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智库中国>

经略海洋应向“新”而行

2024-06-19 16:02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文 | 严小军 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国家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壮大海洋经济,谱写经略海洋新篇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将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势,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以新质生产力为牵引培育壮大现代海洋经济,不断提升经略海洋能力,对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从历史来看,每一次科技变革都会带来海洋领域的革新,推动海洋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第一次是蒸汽机的发明与蒸汽动力的运用,使得人类远洋航行从依靠自然能变为机械能,人类海洋活动范围得到扩展;第二次是电磁通信设备、涡轮电力系统等技术的应用,极大推进了海上活动;第三次则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标志,核舰艇等技术在海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量子通信等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已经到来,同时也带动了海洋领域新革命。促进海洋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将为我们赢得更多发展主动权。

技术创新能够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海洋领域科学技术的突破能够极大提高生产效率,从根本上改变海洋开发利用方式。比如,利用智能化、全天候、高稳定的“波轮”海浪发电,浪能发电场比传统风电场的发电能力高7倍;未来使用无人机、无人船等智能设备进行海洋资源的勘探、开发和管理,可以降低开发成本和风险。随着海上风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以海上风电为代表的海上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2023年全球海上风电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达到8.8GW。释放海洋发展潜力、拓展海洋发展空间,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海洋科技革新催生了现代海洋产业变革,海洋产业发展呈现出一二三产融合的特征,产业链条持续延伸,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深海化成为海洋发展的新方向。基因编辑、深海探测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绿色生物制造产出高值化产品,提升了海洋食品营养品质;海上风电、海上光伏的应用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呈现出海洋生产绿色低碳、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新态势。

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亟待新质生产力支撑,目前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新型复合人才供给等方面还存在短板。我国要进入全球海洋强国的第一方阵,就需要立足国情、与时俱进,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从人才培育、科技提升、产业构建等方面重点发力,夯实海洋强国建设的基础。

强化海洋创新型人才培养。技术的创新、掌握、应用都离不开人才,这要求大力培养具有原创精神、具备交叉学科素养、掌握前沿科技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涉海领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相关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创新思维培育等内容需要适应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加快海洋创新型人才培养,突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全链条的特点,推动形成多重海洋人才红利,是加快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提升前沿海洋科技水平。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在海洋大模型、水下运载及作业装备、海洋探测观测仪器、深海高精度传感器、海洋高端膜材料、海洋生物材料等前沿研究领域,技术创新呈现出跨领域、高技术融合的特点,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应当重视以现代海洋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技术交叉融合为特征的“大海科”。例如,海洋工程装备是先进制造、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体,2023年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专利总价值达到16.33亿美元,高价值量的浮式生产装备领域已成为全球海工产业拉开差距的重要因素。类似海洋工程装备这样涉及多个技术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我国海洋科技需要着力突破的领域。

着力发展海洋新业态。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助力陆海统筹,拓展海洋产业边界。具体而言,要推进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巩固延伸优势产业,促进传统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抢先布局未来海洋产业,推动海洋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蓬勃发展。海洋新业态的范围不仅仅涵盖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船舶工业等传统海洋产业,还将延伸到深远海养殖、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生态文明、海洋文化等诸多新领域。

建设海洋强国,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深刻把握发展海洋经济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发展蓝色经济,建设智慧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责任编辑:申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