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扩大消费
【观察与思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消费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体现,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近年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既拓宽着消费半径和消费场景,提升消费便捷性;又催生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满足消费多样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蓬勃动力,使数字消费成为消费市场新的增长点。
数字技术激发消费潜力,为扩大消费注入新活力
当前,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应用于教育、医疗、娱乐等行业,提供了更为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释放出数字技术赋能消费的活力。
扩大消费半径,提升消费便利性。数字技术打破了时空界限,拓宽了居民消费半径。一方面,电子商务等线上消费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形态,发展势头良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连续11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2023年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达27.6%,创历史新高。2024年“618”大促期间,综合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累计销售额7428亿元,其中直播电商平台表现亮眼,累积销售额达2068亿元。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打破跨国消费的物理边界,跨境电商日益成为外贸新动能。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2.38万亿元,增长15.6%,国内主要电商平台进口商品销售额达2903.4亿元,为居民提供了更为便利多元的消费选择。
丰富消费场景,满足消费多样性。得益于数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网民规模不断增长,截至2024年6月网民规模近11亿人,为线上消费市场空间的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数字技术促使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首先,推动消费场景从线下拓展到线上。当前,短视频作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内容,已成为吸引网民“触网”的首要应用,各大商家利用短视频带货、直播带货等新模式延展销售网络,以社会化营销方式吸引居民消费。其次,线下消费与线上消费加速融合。传统商家把握数字技术发展机遇,加速数字化转型,开拓线上市场,不少国货品牌利用短视频等进行产品推介,国货“潮品”消费等新型消费增长点不断形成,拉动着消费市场持续回暖。智慧出行、智慧医疗等模式持续发展,2023年网约车、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相较于2022年分别增长了20.7%、14.2%,数字技术让居民生活更加智慧更加包容更加幸福。
优化消费关系,增强消费舒适性。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基础所在。数据要素快速累积,深刻改变着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赋能消费持续增长。从企业来看,随着数据要素大量累积,企业能够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以及市场发展方向,提供更加适合消费新需求的产品,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从消费者来看,数据共享降低了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仅使得消费者有更多选择,而且能够更好地了解产品信息,提升消费获得感满足感。从政府来看,可以更好地掌握企业生产、交易模式、支付方式等关键数据,提升监管效率。
更好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持续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
适当超前布局建设数字新基建。聚焦数字消费升级,把握人工智能大模型、物联网专用芯片等领域发展趋势,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前布局建设5G网络、物联网、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夯实数字消费发展的底座。在此基础上,利用好数字技术推动消费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持续激发居民消费活力,更好发挥数字技术对于消费的驱动作用。当然,在数字新基建布局和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区域之间的协调关系,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更好发挥数字新基建对于数字消费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引导企业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发挥企业创新主力军作用,引导企业积极拥抱数字时代,利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运营模式,既在线上市场创造消费新模式,又在线下打造实体消费新场景,让数字技术更好地赋能传统消费。加大数字技术在出行、旅游、康养等领域的应用,加快数字技术赋能生活服务,构建智慧商圈、智慧街区、智慧门店等消费新场景,发展数字医疗、数字教育、数字养老等新模式。关注老龄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等问题,降低数字消费应用门槛,使得数字技术赋能消费模式更加普适化。
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机制。数字技术在消费领域的应用也会带来相应的风险。例如,数字平台集聚大量消费者数据,隐私安全保护面临风险挑战。为此,必须与时俱进加强监管。把握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完善数字消费等法律法规,强化部门之间的合作,建立数字监管平台,提升部门监管的数字化水平,为居民消费维权提供有效途径,持续优化消费环境,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作者:潘家栋、肖文,分别系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省委党校副教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