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智库中国>

展望国际政经变局,共谋安全发展之道

2024-09-23 16:29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第八届太和文明论坛国际关系分论坛圆满闭幕

中国网9月23日讯(记者蒋新宇)20日,第八届太和文明论坛国际关系分论坛在京举行。与会嘉宾聚焦“展望国际政经变局,共谋安全发展之道”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指出,美国地缘战略竞争意在拉帮结派,从各领域对中国进行战略围堵和打压。但地缘战略竞争无法解决美国自己造成的国内问题。美国不可能在所有领域永远保持领先地位,其在经济科技上的“脱钩断链”不仅没能阻挡中国的发展步伐,反而成为中国技术自主创新的催化剂。

上合组织副秘书长努尔兰·叶尔梅克巴耶夫(Nurlan Yermekbayev)在发言中表示,上合组织之所以取得显著成就,离不开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这一精神也是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在当前复杂地缘政治条件下,上合组织为维护全球和地区安全稳定发挥着关键作用。世界在改变,上合组织在发展,但“上合精神”不会变。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强调,当前全球经济碎片化仍在加剧,关键航路受阻、“脱钩断链”“去风险化”扰乱了全球产供链运转和正常经济合作,美西方对俄制裁、美欧的绿色壁垒更加剧了这一问题。但应看到,经济全球化仍具有强大韧性和生命力,世界统一大市场和全球贸易体系不会因个别国家的行为而改变,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在修补经济全球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美欧在未来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中三足鼎立的态势不会被目前的地缘政治纷争所改变。

南非驻华大使谢胜文(Siyabonga Cyprian Cwele)表示,国家间特别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削弱了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共同挑战的能力,联合国需要现代化改革,以确保其能正确反映当前的国际地缘政治关系,充分吸纳考量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诉求;抵制单边主义,坚持多边主义和集体解决方案;优先考虑人类社会的包容性发展,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周力指出,当前国际形势动荡不定变乱交织,国际政治纷争、军事冲突多点爆发,美俄军备竞赛和相互间的核威慑都达到冷战结束后的最高点,世界和平遭到破坏威胁。同时,发展中国家团结意识得到增强,更加重视通过集体行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和扩大影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指出,未来十年决定人类社会发展趋势,也将是中美博弈最激烈,以及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不可预测的十年。期间,世界经济将出现六大标志性变化。一是“全球南方”整体崛起,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改变南北关系。二是国际货币体系出现结构性变化,美元霸权受到挑战。三是美西方“脱钩断链”可能倒逼中国发生足以拉平与美西方发展鸿沟的重大科技革命。四是全球产供链由东亚、欧洲、北美三极格局变为东亚、北美两极格局。五是全球能源格局发生巨变,能源贸易中心由大西洋转向太平洋,新能源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六是二战后美国主导形成的全球治理体系正在被美国抛弃,更加广泛、多元、多维度、与全球文明发展相适应的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形成。

主题讨论一聚焦“国际地缘政治挑战与应对”议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指出,中美均重视亚太,但两国认知有本质区别:中国语境中的“亚太”是地理概念,无论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都将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美国的“印太”是地缘概念,提出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对华战略竞争。美“印太”地缘政治操弄不仅破坏了中美战略平衡,更加剧了两国擦枪走火和关系失控的风险。

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吴冰冰表示,全球大国和地区大国正在中东开展跨领域的激烈地缘竞争。在安全领域,美国和伊朗在避免中东战争方面存在共识,但以色列却希望升级地区冲突。在经济领域,沙特、阿联酋等海湾国家正努力与世界各国合作,推动本国经济多元化,而美国基于中东联盟体系的考量,希望海湾国家能与以色列加强合作。在互联互通领域,美国发起的“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俄罗斯推动的南北国际运输走廊,以及土耳其推动的跨里海运输走廊之间存在竞争。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杰出访问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危机领导力项目联合主任阿诺德·豪威特(Arnold Howitt)强调,过去20年里,世界各国在极端事件的压力下,备灾和救灾工作日益完善,国家应急系统能力得到提升。但即便是大国,也尚不足以单独应对跨越国界、规模远超预期、需要特定知识或技术的紧急情况,各国需要加强应对极端事件的国际合作与援助机制。

印度《力量》杂志总编普拉温·索尼(Pravin Sawhney)认为,随着中国崛起和美国重返亚太,全球地缘政治的重心正向亚太转移。未来三到四年内,这一趋势将对印度和东南亚产生重要影响。目前世界多极化存在两个区域,一边是由美国领导的西方国家,它们占世界人口的20%,推行“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一边是“全球南方”国家,它们没有确定的引领者,但得到了中俄的支持。“全球南方”国家占世界人口的80%,主张发展合作伙伴关系。目前新兴技术正在迅速发展,中美都有各自的优势。“全球南方”国家都在关注中国的转型,一旦新质生产力发展起来了,“一带一路”倡议就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认为,目前美国霸权已基本瓦解,只差一个标志性事件来盖棺定论。美国政治制度失去吸引力,倘若特朗普败选,很可能出现比国会山事件更严重的危机。美国经济科技霸权正在崩溃,对华贸易战、科技战和对俄制裁战都已失败,现在只剩下即将崩盘的美元霸权。当然美国失去霸权不意味着美国就此灭亡,而是沦为仅能支配北大西洋的区域强国。后美国霸权时代的世界也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例如我们不确定美国是否会变得更加疯狂,继乌克兰之后,在西太平洋再挑起一场“代理人战争”。

主题讨论二环节聚焦“全球经济安全与合作”。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前副所长丁一凡指出,逆全球化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打击,并有可能带来地缘政治风险。一是美西方无视本国徘徊在经济危机边缘的事实,坚持以大国博弈、大国竞争思维解决问题。与之相似的是,一战前各国也都沉迷于地缘政治博弈,而非携手拯救经济。二是美联储激进降息将造成美元贬值,廉价美元又会催生更多金融泡沫,使别国经济陷入暴涨暴跌的循环。三是美西方“脱钩断链”“去风险”让东南亚和拉美国家承接了不少中国的产业链转移,但下届美国政府或逼迫这些国家降低对美供应链中的中国占比。可以预见,美国即便捆绑衰退多年的日本和欧洲,也无法阻止自身的衰退。反观中国则致力于帮助更多“全球南方”国家加入新兴经济体的行列,世界经济将越来越向“全球南方”崛起的方向倾斜。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客座助理教授、希腊国际关系理事会委员齐思源(Vasilis Trigkas)表示,美国愈发重视“经济安全”,不仅将“小院高墙”的“高墙”修得更高,还把“小院”变成了更大的院子。例如,美国此前对中国造船业发起301调查,但“中国造船厂对美国海军和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观点根本站不住脚,中国至今仍受到第一岛链的钳制。同时,海上运输和造船业也是全球公共产品,如果中国造船能力受到遏制,成本将立刻转嫁给全球消费者,加剧本已十分严重的通胀问题。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银行前副行长、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利指出,随着美欧越来越多地将SWIFT用于对他国制裁,国际支付清算体系亟需进行深刻变革。可能选项有三,一是深刻变革SWIFT治理体系,真正恢复中立安全、公平公正,但目前看难度非常大;二是比照SWIFT另建一个完全中立、专业、安全、高效的全球银行间支付电讯组织,这在技术上并不困难,但需避免新组织仍被少数国家控制;三是借鉴数字货币技术打造新的跨境支付清算体系。

国际能源转型学会会长、国际能源论坛第四任秘书长孙贤胜强调,俄乌冲突叠加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对全球能源形势造成较大影响。一方面,油气仍在全球供应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全球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发生颠覆性变化。俄乌开战后,欧俄能源合作破局,美欧能源安全合作刺激美国油气行业快速发展,俄能源贸易则不得不“向东看”。另一方面,随着气候变化问题加剧和能源安全保障压力提升,各国政府均加大力度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中国也从全球能源的积极参与者转变为重要的贡献者。但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能源转型,各国还需进行更多国际合作。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太和智库欧洲中心主任托斯登•耶里尼克(Thorsten Jelinek)表示,欧洲正面临一系列转折点,其中一个便是气候行动。在这方面,欧洲的情况并不乐观,但可汲取德国在一战时的教训:当时德国若能持续开展外交,灵活选择盟友,限制军备竞赛,削弱帝国野心,更好地处理危机,并在关键行业选择合作而非竞争,便有可能避免一战。应看到,“利润”(profit)的本意是“进步”或“有用”,经济收益并不是最重要的。作为人类,我们总会交易、分享一些东西,并彼此亏欠。只有解决真正的问题,“利润”才会产生。

【责任编辑:蒋新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