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即将开启横跨亚欧大陆的合作进程,为实现中国梦、推动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无限可能,为中国道路赢得广泛国际认同的重要契机。但同时,及时发现各种约束性条件,并提出科学可行的破解之道,才能更好地统筹社会各方力量,共同讲好“一带一路”的中国故事。
-
作为我国经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不是农业的结构调整,而是农业的制度性改革。中央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对于农业而言,重在补短板。
-
-
上半年,民间投资和政府投资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剪刀差”;政府投资主要靠银行信贷,所以现在整个经济的重担全在银行体系上,反过来加剧了银行业的风险。所以,提高民间投资的根本就是提高直接融资,证券自由化的方向不但要坚持,还要加快。
-
-
全世界可以看到,在南海问题上,中国绝不是加害者、肇事者,而是完完全全的受害者。根据国际法,中国完全享有自保权和自卫权,也有能力收复上述岛礁。但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角度出发,中国长期以来一直保持高度克制,寻求通过谈判和平解决。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新命题是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传统的以需求管理为重点的宏观经济政策遇到极大局限,根子是结构性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中国经济失衡的根本出路。
-
看待中国银行业的风险,除了关注短期不良信贷的增长,更应该观察到银行业自身业务结构调整以及经济结构性改革对银行风险的化解和长期可持续增长的支撑。国际金融机构需加深对于中国银行业运行实际的理解,中国银行业也需要更加主动融入国际金融市场,加强与国际机构的深入互动和交流。
-
根据国际经验,智库竞争力包括三个核心要素:第一是独立性;第二是研究能力;第三是影响力,包括社会影响力和决策影响力。参照这三个标准,目前中国绝大多数智库还需要加倍努力。
-
有为才有位,这是智库建设发展的基本经验和规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民间智库更是如此。民间智库应以“有为”争“有位”,在提升自身研究能力、扩大国内外影响、推动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相融合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
未来我们要从好几个方面来推动我国自己的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包括继续发展绿色信贷,要做大普惠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绿色基金,建立强制性的环境信息披露体制等等,通过这些努力来构建能够动员更多民间资金进入绿色金融体系。
-
作者从对特纳勋爵《债务和魔鬼:货币、信贷和全球金融体系重建》一书出发,对债务危机的来源、历史上通货膨胀造成的大危机以及政府印发钞票的严重后果进行了探讨分析,最后提出了未来怎样才能不再陷入新的危机的建议。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用经济学语言说,就是实现资源的有效再配置,通过市场竞争,使得有限的资源从效益低的、供过于求的企业和部门流出来,流到效益比较高的供不应求的部门去。市场来做这件事是最有效的。
-
是不是大城市就需要更少的低技能劳动者呢?不是这样的。恰恰是因为高技能劳动者在生产和生活中带动了对于低技能劳动者的需求,总体上来说,更大的城市中从事体力型服务业的劳动者比重更高。
-
当下中国正在推进的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的全面深化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场非常深刻的制度变革,因而会涉及一连串的各式各样机制的设计,包括中央顶层机制设计。
-
思想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社科院智库如何形成高水平有影响的成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首要一条就是智库建设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确立“五个同等重要”的发展思路对进一步激发智库建设活力有着重要意义。
-
现在要警惕供给侧改革可能产生的误区,被一些人误认为又要“追加”新产业、增加新供给,这可能导致老的产能过剩没被清理,新的东西又过剩。
-
各类智库的功能定位混淆不清,在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和应对前所未有的全球性问题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跟不上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科学咨询、科学决策、科学发展的需求。因此,探索新型智库的新型管理模式刻不容缓。
-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进入改革深水区,新型智库肩负起重大时代使命。智库发展须紧抓战略转型机遇,促进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创新,探索智库专业教育新思路、新模式,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端智力支持与优质人才保证。
-
“创意产业”最初并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被提出的,它的内涵与“文化产业”息息相关,但其外延小于“文化产业”,专指通过知识产权开发和运用的那一部分,是文化产业的源头与动力。
-
目前,我国的智库发展还相对滞后,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各类智库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为中央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
-
虽然说是从国家战略转变到企业战略,但是这一点并不矛盾,服务企业战略也就是服务国家战略。现在中国企业的问题在于不走出去可能风险压力更大,中国企业不走出去就不具全球竞争力。所以,虽然有一些灰色地带,但风险大可能收益就大。
-
有思路才有丝路,有痛点才有突破。“一带一路”的版图有多大,矛盾和阻力就有多大。国内资源怎样整合来把握“一带一路”的机遇?周边国家如何看待“一带一路”,是否愿意接受中国来“开放”自己?“走出去”的中国投资将面临怎样的政治风险?一句话概括“一带一路”:水深、浪急、有好鱼。
-
-
-
三国之间要想形成共同的正确历史观,恐非朝夕之功,中日韩三国还面临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和挑战,还需要更大的耐心和细心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
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对多国经济产出重大影响,至今经济复苏都面临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中国经济虽然保持了快速发展趋势,但也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因此我们必须要深入分析美国的经验教训。
-
国际化是目前阻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打造世界卓越的创业教育体系,将是留住本土优秀人才、吸引国际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
-
西方国家城市更新运动,在一开始受到以物质规划为核心的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思想的深刻影响,这些规划思想的本质是把城市看作一个相对静止的事物,希望通过对物质环境的设计解决城市中的所有问题。
-
信访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重要价值。信访制度既能反映国家治理的能力,也能促进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它可以推动治理方式的法治化,推动治理运行的民主化,推动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推动治理效能的显著化,推动治理理念的现代化。
-
目前经济下行是毫无疑问的,从2002年开始一个新的周期,一直到2007年达到高峰,而后开始下降,今年基本到达低点,因此“十三五”规划可能开始一个新的经济周期上行期,中国还有强大的增长潜力。
-
今天中部西北有很多不联不通地方,沿海也有很多不联不通的地方,所以“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干什么?就是找痛点,人们体验中的痛点就是消费市场盈利点和体制完善点,这个思想是各位专家贡献出来的。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改革信访工作制度的要求,掀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关于信访改革的积极探讨,随着研究探讨和实践的不断深入,信访改革方向也越来越显得清晰。
-
“一带一路”归结起来就是两个中心问题:一是解决国内的生产过剩,二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两条路都是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一带一路”倡议如果对其进行简单地复制,不但不能成功,还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到目前为止,“一带一路”倡议更多地是涉及到诸如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金融等经济领域的问题,产能转移、丝路基金、亚投行、高铁是最为常见的关键词。然而世界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的过程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经济问题。
-
“新常态”之下的中国,究竟未来存在哪些不确定性?2015年以及“十三五”走向,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来自各方的猜测和传言也令时局显得异常扑朔迷离。精准把握中国趋势,无疑是各界人士在自己领域掌握主动权的关键。
-
2015年3月31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链接是这个宇宙演化的密码。当物质之间发生链接,它们就能够信息交换,进而就会发生演化。人类文明的发展也离不开各种形式的链接。有人与物之间的、有人与人之间的;有群体之间的、有个体之间的;有现在和过去的、有现在和现在;有和平方式的、有暴力方式的等等。“一带一路”愿景的出炉,是中国智慧向世界展现的一种新的链接方式。它崇尚共赢、它多管齐下、它是系统的、它是清晰的。
-
魏建国认为“闯世界”是电商发展根本的目标。他表示,目前我国培养的人才跟国际不接轨。“我们一方面编了很多关于电商,电子,无线专业等等,IT产业,但是就业很困难。一方面更高的水平真正需要跨境电商,电子商务人才又没有,说明什么我们大学在这一块,不符合国际的需求,企业不了解世界的需求。”魏建国说道。中小企业在走向世界的时候,我认为最大的有两个,第一一定要适应这个市场的需要,特别是个体适应市场的需要。
-
在世界经济形势普遍不景气的当下,“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吸足国内外社会关注。“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导性文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在酝酿了近两年之后于3月出台,福建和新疆成为“一带一路”两大主核心区。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该如何解析“一带一路”战略布局?
-
未来5-10年,希望在“一带一路”上各选5-10个驿站。“驿站”所在国家的整体发展策略,要与中国发展战略相符合。 “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会达到几千个,其中基础设施的项目,最起码300-400个,这是什么概念,沿线的65个国家和地区中,每个都会有1-3个重点的设施项目。现在全球已经进入了标准和规则竞争的时代,中国必须要加速,应该通过“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FTA来制定全球贸易规则,这个规则既适合中国,也适宜其他国家。
-
中国不仅要积极利用好现有政府间合作机制的老多边外交舞台,也要大力支持一些多边公共外交舞台建设,开发好一些多边民间外交舞台,真正通过老多边主义和新多边主义的互动结合,凝聚更大范围内的社会力量,将“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和合作收益,这是“一带一路”多边外交不可回避的社会责任。
-
现今的国际秩序很大程度上是二战结束后建立的。今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加之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加速,因此人们对国际秩序的走向更加关心,西方特别是美国关于国际秩序变化的讨论明显流露出强烈的担心和不安。
-
在新常态下这种中高速增长会是多高呢?判断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关键在于对经过36年高速增长后的中国经济增长潜力该如何判断。经济增长代表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也就意味着需要靠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具有后来者优势或后发优势。
-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稳定外需的同时亟待开拓内需;国际经济治理结构中的多元化趋势增强,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变革国际经济秩序。建立亚投行是中国在外交、经济、金融领域的一次历史性尝试。中国希冀通过亚投行与“一带一路”相辅相成,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方式实现与各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
日前,七国集团(G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讨论了将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的可能性。据报道,七国财长达成一致,愿意接受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不过必须先完成技术性审查。对此,有分析认为,加入SDR对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使用的直接影响不会很大,但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
“一带一路”在本质上还是一个发展问题,“一带一路”是一条新发展之路,在发展空间和发展重点上努力实现新的调整,特别是将发展重点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所关注的重点不是仅仅的赚钱,相反,中国已经做好赔钱的准备,中国更关心的是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以及配置一大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骨干企业。
-
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我国智库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为各类智库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新机遇。以金融研究为重心的智库,同样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崛起与金融走出去的步伐加快,金融智库所承载的责任、所运营的范畴将大大超过以往,尤其在国际化方向能发挥的作用更是越来越重要。
-
所谓“以房养老”只是一种可以自愿成交的市场交易行为,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给银行或保险公司,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享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理财方式,在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就像你到保险公司购买任何一种保险产品一样,它只是有需要者才会有兴趣,既不可能成为国家法定的养老保障制度安排,更不可能成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主流方式,而只能是在国家相关政策的规范与支持下,为房屋所有者根据自己的人生安排与需要提供一种新的、自愿的、补充的养老方式。“以房养老”提出的积极意义在于,让有需要的老年人再多一条自我改善老年生活质量的途径。
-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新常态,既是由过去时发展而来的现在时,更是蕴含着巨大变革、创新活力,迈向历史发展新阶段的未来时。认识新常态很重要,适应新常态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引领新常态,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新常态是迈向更高水平的必经阶段新常态是我国经济运行渡过增速换挡期、转入中高速增长后的一种阶段性特征。
-
从总体看,中国的智库在隶属管理体制、财务筹资机制、单位用人制度、研究激励机制、职级科层结构、成果表达与评价机制、会计与税收制度等,都存在很多问题和障碍,远不适应党中央对建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要求。因此,从党中央提出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高度来看,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真正意义上的智库在中国还不多,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还属于一个新生事物,处于起步阶段,由此形成的软实力还存在很大差距,难以与发达国家的智库系统媲美。
-
由于中国是一个具有超大规模的大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必须切实管理好自己,保证以“全国一盘棋”的格局进入“一带一路”建设进程。其中,要求加强政府主导,完善统筹协调的立体化统筹领导体制和机制建设,善于整合国内与国外、中央和地方、政府和民间资源,形成内外结合、部级协调、央地联动、官民并举的体制和机制,为“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提供公共产品,充分发挥一个负责任、敢担当的大国角色。
-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陈雨露近日参加由人大经济学院主办的首届“世界经济论坛”时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重要阶段,支撑经济增长的原有动力在减弱,去产能、泡沫、杠杆的结构调整压力将会贯穿未来整个“十三五”时期。
-
走得远也要走得稳。企业走出去,需要政策“扶一把”。当前,应进一步创新金融财政政策支持方式,比如,创新境外合作区金融支持模式,为企业提供更多新型融资方式;发展中长期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险,分散企业走出去风险;保持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走出去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关节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节点,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临界点。随着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增长、转型、改革的高度融合是我国的突出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十三五”这个中期,有效化解短期经济矛盾,进而形成长期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总的来看,“十三五”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关键在于加快服务业主导的转型改革,尽快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新格局。
-
多重焦虑和矛盾的心态,使美国对中国在气候变化、海上搜救与护航、全球经济治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总是在支持、认可与怀疑、阻碍之间摇摆,对中国成长的正面和建设性效应喜忧参半。例如中国倡导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亚投行”以来,美方释放的信号十分混沌。但是形势比人强,这次我在美国听到的各方结论相当一致,都认为美国没有理由不积极支持和参与其中。
-
害怕风险是改革最大的风险。“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金融抑制大于金融风险。我们不应该太害怕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风险,而应该推动、发展互联网金融。从政策层面管理、防范互联网金融,可以再放缓一点,不要太着急。”王文分享了他作为一个学者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
提出具体可采取五个方面的战略措施:一是全面深化改革,跨越“制度体制陷阱”;二是依靠人力资本投资和产业结构升级,跨越“技术创新陷阱”; 三是缩小社会差距,跨越“社会危机陷阱”; 四是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跨越“国际收支失衡陷阱”; 五是在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同时,积极发挥财税金融工具的作用,促进跨跃“生态陷阱”。
-
中国每年需要大量的粮食进口10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实现了10连增,今年有可能实现11连增。但在这背后有一个问题就是实际上五六年前,中国粮食已经开始大规模进口,这个数据很少人注意。2012年,中国所有的主要农产品,几乎都要进口,当年水稻进口了230万吨,小麦进口了360万吨,玉米进口了540万吨,大豆进口了5800万吨。2013年中国粮食进口继续高速增长,而且今年增长的速度更快。
-
上周,亚信非政府论坛首次年会在北京举行。在主题为“构建亚洲能源安全框架:从共识到行动”的圆桌会议上,多国专家学者围绕能源安全展开讨论。各国共同的担忧是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抑或受到损害,同时因国情不同每个国家又各有焦虑。能源进口国害怕价格暴涨和供应中断;能源出口国担心价格暴跌和需求萎缩;依靠油气输送赚取收入的国家则忧虑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出现不稳定造成贸易或输送规模下滑。
-
新华社香港6月7日电(记者苏晓、牛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条文不多,但整个起草过程却长达近5年,凝聚了起草委员会59位香港和内地委员的无数心血。作为当年23位香港草委中的一员,民建联前主席、特区立法会议员谭耀宗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基本法每一项条文都经过深思熟虑,经得起考验。对于香港政制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基本法现有的机制就能解决,不应轻言修改。
-
欧洲稳定机制(ESM) 的第一任总裁克劳斯•雷格林在近期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举办的主题对话中,就“欧洲复兴的中国机遇”发表看法,并对中国学者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
目前的中国经济,最让人担忧的就是转型的过程可能拖的时间太长。最近几年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无风险利率过高。前几年支撑无风险利率的领域中,比较突出的有两个,一个是房地产,另一个是地方融资平台。比如北京某些地方,据说房价还要涨到很高甚至翻番,这样在融资的时候,即使资金价格高达百分之二十多、三十多,企业都敢拿。
-
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播出《中国迎来“创时代”》第二期:海归创业潮。本期特别节目就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国内正在出现的新一波创业大潮进行了展示和分析,其中大量引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中国海归发展报告》中的数据,王辉耀主任作为国际人才领域专家接受了央视记者的采访,对全球人才流动的现象以及海归回流对于中国创新创业的影响进行了深度解读。
-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陈雨露:一带一路让人民币可能成主要国际货币●国际货币体系又到了亟须改革的重要关口。不过,这一轮改革的呼声并不是来自十国集团,而是来自于广大新兴市场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建成命运共同体,那么很有可能就在这里形成一个人民币货币区。所以,人民币未来将跻身主要国际货币行列,这样的判断是有依据的。
-
最核心的还是基础设施现代化的问题。在1956年党的八大中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特别谈到了“交通运输现代化”,而后被“科学技术现代化”取代。改革开放初期虽然我们不大懂什么新经济地理理论或者新增长理论、新贸易理论,但我们却付诸实践,无论是从领导人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形成一个共识就是“要想富先修路”,既是一个简单真理,又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真理。恰恰中国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推动我们的基础设施现代化。
-
《华盛顿邮报》日前报道,仅仅在今年的前5个月,美国至少已有385人死于警察枪下,平均每天超过2人遭遇枪击。按这一频率,今年将有近1000美国人会死于美国警察枪下。这一数字超过美国联调局过去十年统计数字的两倍,而这些数据源于警察局的自愿通报,真实数据可能还要更高。按照美国法律,在自己或他人生命处于危险时,美国警方有权使用致命武力。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新常态下人们感受最直接的就是经济增速放缓,要正确理解新常态,首先要正确认识经济增速问题。从国际经验看,增速回落是发展规律使然。二战后,那些成功追赶型经济体,如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在人均收入达到11000国际元(1990年G-K国际元,购买力平价指标)之后,无一例外地出现了增速放缓,由高速增长转到中速增长。
-
尽管老龄化正在损害中国的增长,但在接下来的10到15年,教育程度和技术能力的提高,以及退休年龄的政策调整,将平衡老龄化带来的影响。中国真正的人口结构挑战将在2025到2030年间来临,到那个时候,教育已没有多少改善空间,研发支出已进入平台期,上世纪60年代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已全部离开劳动力队伍——即使退休年龄推后也是如此。
-
在回答有关中美围绕南海问题的分歧是否会导致摩擦甚至冲突的问题时,崔天凯表示,南海问题本来就不是中美之间的问题,美国在南海并没有领土声索,可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本来没有事情,有人一定要把它变成事情。崔天凯反问,现在到底谁在“显示肌肉,显示自己块头大”?“这一点其实很明显,中国在南海岛礁的活动是自己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并不涉及美国的利益,反而是美国搞这么频繁的抵近侦察,侵犯了中国利益。”
-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修其心。”“修其心”首先要“破心中贼”。此“贼”乃导致中美关系磕磕碰碰、停停走走的“零和思维”。一般而言,“危机管控”、“擦枪走火”等都是有形的、易发现和消弭的;但冷战思维则十分顽固,不易消除。“念佛容易信心难,心口不一总是闲。”塑造新型大国关系,不仅需要恒心,更需耐心,创造条件,增砖添瓦,泥多佛大,包容共赢。
-
尽管这并不是说今天的中国也要像传统那样,修筑“长城”把境外极端因素隔离在外,但这种情况的确表明“西进”战略如果处置不当,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会面临怎样的地缘政治风险。“西进运动”指的是中国的战略重心,移向国家西面的趋势。尽管这个概念到目前为止,基本上还停留在学术圈,国家也没有形成正式的“西进战略”,但向西战略逐步地体现在一些政策之中。这种政策动向有其重要性和必然性。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受益于消除货物贸易流动的壁垒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还需要尽快消除国际人才流动的壁垒,抓住先机建立人才WTO。这样一方面能占领第三次全球化浪潮的先机,广纳天下英才为我所用,引领国际人才流动新秩序,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履行大国责任,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
在2014年G20布里斯班峰闭幕式上,习主席表示:“中方有信心当好2016年G20峰会主席国及2015年-2017年三驾马车成员,同各方一起把G20机制维护好,建设好,发展好。”三驾马车是上届主席国、本届主席国和下届主席国之间紧密衔接的习惯叫法,并在2011年11月G20戛纳峰会公报中得以规范:“我们决定将主办国和前后届主办国三驾马车的组织形式正式化。
-
从战略意义上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而从城市的发展实际来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加快城市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从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旧区改造、城市更新;资源开发、文化演绎;旗舰项目,综合运作,是三条重要的可行性路径。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渗透融合特性还能有效促进产业的创新。
-
几轮经济周期过来,各方都分析了方方面面的原因。世界经济低迷,东北亚局势不好,产业结构单一,重工业比重过大,民营经济不发达,思想观念、人口问题、地理区位、体制机制、工业企业转型慢、房地产投资下滑、农业发展面临困难等因素使得东北地区发展较其他地区更加缓慢。笔者认为彻底解决“东北新现象”既要从当前着手更要从长远出发,既要依靠外力更要练好内功。
-
近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北京表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适合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是能让中国经济继续腾飞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措施。据了解,李克强在公开场合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号召,最早是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当时他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
-
建设廉洁政府,从理论上来说,是应该考虑大规模地减少财政供养人员。但这肯定是极具争议性的,不同立场的人会有不同的意见。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我们需要认真地参考和借鉴国际行政改革经验,深入总结我国自身经验,在此基础上,对目前我国政府与行政体制进行系统研究,进一步提出政府与行政改革的整体性改革方案,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是大幅度地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提高政府效率。
-
金融产品的引入,不仅可以解决养老产业融资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解决老年人养老现金收入流不足的问题。老年人有存款,可以做存款理财。老年人有房产,还可以做房产金融。老年人不想动房产,还可以利用房本来进行金融运作。金融产品的发展,提高了老年人资产的流动性,从而为老年人产生现期的资金流,支持老年人的有效需求。
-
无论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以及发展中经济体都需要采取果断的政策,加快结构调整。对发达经济体宽松的经济政策,仍然是提高通胀预期的关键,许多国家还需要推行结构性改革,以消除危机所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对新兴市场更应该加快结构改革,消除基础设施瓶颈,以及改善商业条件,提高生产率,切实的促进经济增长。
-
印尼新总统佐科·维多多在就职演说中誓言,要把印尼建成海洋强国。仅半个月后,佐科就赶上11月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G20峰会接踵而来。会议期间的一些关键词屡屡与其发展印尼海洋强国的战略碰撞并产生共鸣,那就是被中国领导人多次提及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亚太到东亚的互联互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
-
如何去做?建设非常强大的一流智库就变得势在必行,而且是当务之急。面临这样一个使命,如果没有一流智库就很难实现科学决策,没有科学决策中国就很难实现科学发展。所以,要科学决策,要科学发展,就必须要有非常一流的智库。
-
为经济学发展作出中国贡献(学苑论衡)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学风。新形势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发扬这一优良学风,从我们的成功实践入手,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我看来,至少在如下领域我们已经具备了创建中国经济学的条件,可以为世界经济学发展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发展进程中,关于党与法关系的争论,从来就没有终结过。党与法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一个法治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从理论上说,“党大还是法大”是个“伪命题”,“党与法”的关系问题也已从法理与制度、党章与宪法的结合上得到有力回答。
-
当前,地方官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各种矛盾聚集的焦点。他们的形象是多重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在国家眼中,他们可以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者,也可以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投机分子,甚至是破坏党群关系的腐败分子。在当地公众眼中,他们或者是自己身边熟悉的,光耀门庭的亲戚朋友,也可能是用公共资源为己利益的贪官。
-
在今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两个核心区应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牢牢把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和投资畅通以及人文交流合作等重点任务,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可以说,判断“一带一路”能否取得进展,首先要看两个核心区在改革创新上实现了什么实际进展,取得了何种实际成效,它们将是评判“一带一路”未来前景的风向标。
-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指出,美国通过贸易逆差来提供全球流动性供给来维持其超级货币地位,是造成美元资产泡沫、次贷危机扩散的主要原因,因此国际货币体系到了亟待改革的关口。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快速提高,一路一带沿线很可能形成人民币货币区,人民币有能力成为国际主流货币,人民币加入SDR只有一些技术上的细节问题而不存在原则性的障碍。他敦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勇敢面对挑战,拿出当年创设SDR那样的魄力与胆识,积极完善货币篮子,引领新一轮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
教育需要第二次改革——“十三五”教育结构调整与改革的思考迟福林2015年5月26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过去30年的教育改革发挥了重大作用,至今仍对深化教育改革有着指导意义。这不仅在于教育改革仍处在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而且“十三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大趋势对深化教育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
就我个人的看法,国企改革推进的阻力最重要的还是认识和利益。来自既得利益的阻力包括各种形式,可能不是硬顶,不作为也是一种。所有要有紧迫感,要抓紧推进改革。改革比当初想象还困难,最明显的就是房地产税。
-
在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过程中,亟需激发和弘扬的是创业家精神。尽管我们周遭不乏创业者,也不乏企业主或商人,但那种不改变世界誓不罢休的创业家精神,却是这个时代特别欠缺的。对“互联网+”时代的多数人而言,既需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动员令中,心态平和,与泡沫共舞;也需要在“中国制造2025”的转型升级中,理性乐观,苦练好内功。
-
近日,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作了题为“城市化的下一程”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下一程的城市化要从“扩、扩、扩”变成内源型、紧凑型,不能只从尺度上看城市,更要从密度上看城市。评价城市化的好坏不光要问大小,还要问够不够紧凑、够不够密,要终止单纯“摊大饼”的模式。紧凑城市的概念已经写进了城市发展规划当中,问题是怎么在城市化过程中落实。
-
当前,我国正以新兴大国姿态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在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如何认识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的关系,能不能为我国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考验着我们的智慧。
-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郑永年撰文指出,任何霸权的最高政策议程就是维持霸权地位,这是权力的本质,无可非议。但是,霸权对自己的地位要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调整。例如,大英帝国在衰落时能够“光荣体面地退出”就是最好的例子。美国相对衰落了,但还是想充当世界领袖“一百年”(诚如总统奥巴马所强调的)。这个雄心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美国的实力已经不容许。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当前,智库建设蔚然成风,如火如荼。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并将其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部分。今年年初,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再次把我国智库建设推向新高度。如何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需要深入思考。高校智库一定要坚持服务国家的战略需求。智库不同于一般的学术研究机构。
-
工业化、城镇化、住房商品化快速推进,土地在其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发挥出了无可替代的杠杆作用,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发展经济、融资搞基础设施和市政公共设施建设、扩大政府可用财力等方面,到处都有土地的身影。在我国特有的体制背景和特有的发展阶段,土地承载着多重复杂的利益关系,牵动着不同群体的利益神经,也带来了显性和隐性的各种风险,受到社会各界的严重关切。
-
今日公布的白皮书也提到,一些域外国家极力插手南海事务,个别国家对华保持高频度海空抵近侦察,海上方向维权斗争将长期存在。同时强调,随着世界经济和战略重心加速向亚太地区转移,美国持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强化其地区军事存在和军事同盟体系。在谈到中美关系时,时殷弘称:“中美关系比较紧张,特别现在的南海问题。尽管中美在经济领域合作的较多,但是关于海洋权益、网络攻击、军事力量使用等方面的问题还是比较紧张也比较尖锐的。”
-
振兴东北,从2003年中央提出规划算起,迄今已有12个年头。在这12年当中,每隔两三年就有国家领导人前往调研并提出相关要求。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发展接续产业。今年4月10日,李克强总理前往东北多地调研考察,并郑重提出振兴东北的要求。振兴东北,早已是国家发展战略;实施这一重大战略,刻不容缓。
-
当下,中美两国应以新型国际关系为起点,坚持以互利共赢的精神指导中美关系发展,先从中美容易合作的共同利益着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通过实实在在的“早期收获”成果向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未来稳步前进。中美两国应抓住机遇,在中美构建新型国家关系上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以稳定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方向,稳定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局,这是中美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所共同期盼的。
-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并不是谁心血来潮,而是有坚实的基础。因为改革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而且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的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电、火电建设方面,我们企业在国际上具有明显的竞争力。此外,在对外投资方面,我国目前飞速发展,总体来说,我们的基础是非常扎实的。
-
通过中国国内的经济一体化,以及周边区域的一体化,进而经济全球一体化重塑两个经济地理,一是重塑中国经济地理,二是重塑或者推动世界经济地理。
-
国家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所有工作的核心点和聚焦点。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在中国正由世界大国变为世界强国的关键阶段,我们应准确把握国际竞争的总体态势,客观评价我国国家竞争力水平,正确识别我国竞争力与全球其他国家竞争力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实现零和竞争到融合发展的跨越,从而大幅度提升我国国家竞争力。
-
李伟表示这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伸深化,是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抓手,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严从实的鲜明执政风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要求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把“三严”的内在要求与“三实”的行为取向统一起来,确保“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