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动态
新时代中国需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作为全球体系中的大国,中国人口、经济和疆域规模都十分庞大。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致力于实现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致力于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构建安全、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立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
如果十八大以来我们做了过去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那么有两个是不可或缺的:反腐败与反污染。虽然环保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老百姓已经看到了山青水秀的美好愿景。
中国科技创新带来的民众获得感持续提升
在各科技领域对国人“获得感”的贡献率中,信息技术占比高达到61%,超过其他四个领域贡献率总和。其中,移动支付以26.91% 的比率排名第一,即正在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移送支付,对老百姓来说“感知度”较高。
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内涵
准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内涵,就需要分析三个问题:一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指什么,二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指什么,三是为什么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路线图
十九大报告顺势而为、站高望远,果断而响亮地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号召。健康中国战略不仅立意高远、目标清晰,而且实施路线明确、政策措施科学有效。“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令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之振奋,更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大国,中国外交的前进道路必然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因此需要明确前进方向,努力创新思想概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合理使用手中的权力,维护国家利益,为国内长治久安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提高就业质量是应对未来就业市场问题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各种办法在今后一段时间仍然需要持续推进。这是因为未来一段时间将是我国劳动力市场面临重大挑战的阶段,这些挑战主要在于持续提高就业质量和改善收入分配方面。
如何解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一方面是消费需求的结构性分化,另一方面是我国在经济发展上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日益凸显,两者共同决定了我国未来的主要矛盾。
十九大报告:依法治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定位是什么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将依法治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联系起来,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本质要求,这就是依法治国的新定位。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在治国理政评价上突出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冯鹏志:深化文化自信,坚定中国自觉
面对当代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从文明交往的高度展开对人类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的学术论证,深刻展现中国道路所内蕴的实质及其世界历史意义,努力以文明研究的新视域为世界提供来自中国的有效性方案。
高校思政课:做好价值引领,培育法治信仰
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蕴含了法治信仰的核心理念,为法治信仰的培育提供了政治导向和价值引领。思政课有助于高校学生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准确地领会符合中国国情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方向的核心观念、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
准确理解"四个伟大"的历史、实践和理论逻辑
“四个伟大”不是空穴来风,不是“飞来峰”,也不是横空出世,而是有其形成和提出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其历史逻辑厚实,实践逻辑牢实,理论逻辑坚实。
思想理论创新:焕发“彻底说服人”的力量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