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军人物
蔡昉:京津冀是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区域支柱
5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会议上发言。新华网发新华网河北廊坊5月18日电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会议上表示,潜在增长率的提高其实最主要的是依靠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从投入驱动型的经济发展,转向创新生产力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最终才能使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阶段,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魏礼群:法治社会建设六大特征
作者: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国家行政学院原党委书记,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院长所谓“法治社会”是指国家立法所确立的制度、理念和行为方式能够得到有效贯彻实施,全民守法并实现法律自主调控的社会运行状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法治社会建设具有人民性、普遍性、系统性、全面性、平等性、公正性六大特征。
林毅夫:发达国家新常态长啥样?
每个国家只要出现金融危机或者其他危机之后,都要进行结构性的改革。过去大部分的危机是在一个发展中国家或者发达地区发生。本文是在林毅夫应邀参加是复旦大学110周年华诞及经济学院恢复建院30周年系列活动的讲座。对于发达国家的新常态的讲述,林毅夫此次讲解得非常详细。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新常态呈现什么特征?他们的新常态将维持多久,发达国家的结构改革谈了很久,为什么推不动等,供读者朋友们思考。
李稻葵:健康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工具
健康是经济发展和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工具。所以健康既是经济发展和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工具,也是我们发展的终极目标。健康让每个人感到有力量,每个人活得更自信,每个人活得更有意义,这是经济发展最终的目标。所以我坚信我们全社会各界会越来越关注健康的话题,北京大学成立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李玲教授亲自负责。这件事情意义重大。
张晓强: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对新业态允许它发展,冒出一个东西,跟我传统出租车管理体制不符合,你就是非法经营,就要收拾你,那就搞死了。对鼓励电子商务发展,反映了国家积极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很明确的方针。综合上述,中国新兴产业发展有了一定基础,又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而下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会使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所以只要企业家们勇于开拓进取,善于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中国新兴产业必将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黄剑辉:2049年中国人均GDP有望赶上中等发展国家
在谈到未来35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趋势时,他表示,未来改变全球有六大驱动力,驱动力之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驱动力之二:全球互联网化,出现智力较高的机器人。驱动力之三:呈现全世界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竞争格局。全球影响力和主动权从西方转向东方,从传统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转移,从民族国家转向私营部门,从政治体系转向市场。
刘世锦:不应把改革与刺激对立起来
速度的问题。新常态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增长速度放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大概在四年前曾经做过一个研究,中国经济由10%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阶段,大家是不认同的,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认同的人比较多了。中央讲新常态第一条就是这个。各位来开会,你们关心的主要问题,经济下行的压力还很大,包括12月份的数据出来依然如此,我们说中高速增长,增长多少?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白钢:美国世纪的尾声与中国道路的命运
2011年9月17日,纽约华尔街遭遇了一场大规模的游行抗议。尽管每年在美国都会发生数以千计大小不一的各类游行,但有两个重要因素使这次抗议活动体现出不同寻常的意味:其一,此次游行直接针对的是作为美国乃至世界金融资本标志的华尔街,并以“OccupyWallStreet”(占领华尔街)为目标;其二,游行中,明确出现了“AbolishCapitalism”(消灭资本主义)的标语,游行者甚至呼喊出“现在就革命”的口号。
陈锡文解析当前我国粮食及三农政策问题
5月14日晚,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以下简称“农研院”)主办的“清华三农讲坛”第十三讲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层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也是公管学院与农研院本学期开设的“公共政策前沿”暨“中国‘三农’问题前沿”课程的第九讲。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农研院院长陈锡文作了题为《当前我国粮食及三农政策问题》的演讲。公管学院党委书记、农研院副院长孟庆国主持讲坛。
韩方明:继往开来 创造东南亚研究的新辉煌
为了加强察哈尔学会在东南亚研究方面的实力,我们还广泛地和国内外机构展开交流与合作。与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共同组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官方机构和民间智库的合作,优势互补,促进与东盟文化交流的发展。今年,我们还曾接待来自老挝8个民间机构的代表,就双方所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周志伟:李克强访问巴西将促进两国关系转型与升级
中巴关系处在转型和升级阶段,转型更多体现在经贸领域,升级则体现在两国的国际多边合作上。李克强总理的此次访问对于双边关系的未来走向至关重要,一方面将构建中巴经贸关系的“新引擎”,提高双边经贸发展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也将进一步强化两国在多边领域的金融合作,进一步丰富两国关系中的全球治理合作内容。
苏长和:战后国际体系的未来发展与中国外交理论
当前国际体系经历的从转型到定型的过程,必然也是一场知识范式革命。中国外交理论的解释体系并非只能解释中国自身、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还能解释他国与世界的关系,并为处理这种关系提供借鉴。这是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在经历理论本土化阶段后,实现国际化和在外部世界的当地化过程。
阎学通:大国国际秩序观既要好听还得好用
随着中国实力地位的上升,中国的国际权力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其他大国,特别是美国的国际权力将减少,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本质又是国际权力再分配的问题。在这种客观形势下,向世界提供中国的国际秩序观,其他国家会从正面理解我国不寻求世界主导权的善意,还是从反面认为我国渴望国际权力,是一个需要慎重评估的工作。新中国的历史表明,极左和极右的思想观念都对国家有害,但极左思想造成的历史灾难远远大于极右思想。如何避免极左思想对我国国际秩序观的负面影响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高尚全:全面创新时代更需要信用体系 领域改革改革聚焦
时间关系我就讲政府创新。政府创新,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树立了创新的环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政府网建立一个政府工作报告的建议平台,效果很好。一个月里头有4万条意见,大家献计献策了,其中914条意见被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吸收了。我们要问及于民,问及于民不是口号,我们讲群众路线也不是口号,我们建一个网站,大家来献计献策,这是一个创新。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