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军人物
吴晓灵:高杠杆下增加银行信贷是饮鸩止渴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兼院长吴晓灵在5月23日举行的“2015清华五道口金融论坛”中表示,中国金融业目前杠杆已经很高,在这种背景下再增加信贷无异于饮鸩止渴。中国应当通过要素价格的市场化,建立将资金引向实体经济的制度安排与运行机制。吴晓灵称,从1949年到2008年,中国银行系统一共投出30万亿信贷,但从2009到2014年,银行系统投出的信贷是50万亿。
贾康:如何解读地方债置换计划
最近一段时间,所谓“中国版QE”成了境外一些人热议的话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计划当作“中国版QE”,认为是宽松货币政策的体现,是一种误解。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过程,并不增加年度的赤字规模,也无涉所谓通过中央银行定向购买债券的“量化宽松政策”。记者:最近“中国版QE”的话题热度明显提升,是否和正在推进的地方债置换有关?
李伟:释放新活力 培育新动力
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区域战略的推进,将扩大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空间,形成若干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新增长极。后发优势与改革红利、开放红利、创新红利的结合将推动中国破解难题,跨越陷阱,迈入高收入门槛。
韩方明:中共高规格统战会议为何谈“三类人”?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中国执政党和政府长期以来始终坚持的一项长期方针,也是新形势下做好统战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指导原则。做好三大领域优秀群体的工作,充分发挥“三类人”的战略价值和意义,有助于形成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长效软实力,也有助于中国跨越诸如“中等收入陷阱”等一系列转型期阵痛。
赵可金:“一带一路”资金融通重在系统化
以人民币国家化为核心的“一带一路”资金融通不能急于一时,要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与贸易投资国际化不同,只要改革一小步,就会产生几何倍加的影响,要推进国际化中注意防范风险,其方向应该是推动人民币实现自由结算、区域内的货币整合以及建立区域内固定汇率体系,进而为“一带一路”提供强大的融资支持。
陈懋修:中国对拉美和非洲不应“一视同仁”
与中国发展商贸关系的同时,非洲和拉美国家也在思考,怎样合作才能确保本国和本地区的共同利益,在这方面它们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如果合作成功,它们同中国进行这种多边的制度性对话将有助于与中国建立更良好的关系。但目前来说,中国显然处于主导地位。之所以这么说,因为就需求来说,拉丁美洲的企业和公司对中国的依赖性非常强
王辉耀:去除人才壁垒 积累全球人脉
中国为什么不可以在海外设立文化处、商务处、科技处、教育处,为什么不可以有人才处?其他国家,使馆的移民处是非常重要的。你看北京各个国家的大使馆,美国使馆最忙的就移民处。中国也应该设立一个人才处、移民处,专门吸收人才的“处”。
李稻葵:炒股最忌三个错
从3月底持续到4月的这波行情创下中国股市沉寂7年多后的新高,似乎一个新的全民炒股时代又来了。大量新涌入的小股民,甚至广场舞大妈,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技能训练,入市后整天患得患失、战战兢兢,经常犯一些基本错误。他们不同于基金经理,后者以投资为生,因为管的不是自己的钱,能够以更客观冷静的眼光来对待交易。但我相信在当下市场氛围,如果能把一些基本错误解决,小散也能够挣大钱。
王文智库专栏之十七:智库学者应善于讲“一带一路故事”
长期以来,中国花了大量精力做对外传播,一定程度上收到了积极的效果。但相比于美国的对外传播,中国外宣工作最大的不足就在于,没有充分发挥智库的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整套能够说服国外、并广被接受的中国叙事。学者往往被视为社会公器,用最好的表达方式、最忠诚的爱国之情、最开放的国际视角,中国智库学者一定能够为国家对外传播事业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发挥必不可少的促进作用。
卫兴华:2014年国际经济热点问题研究动态
一、中国崛起背景下的国际经济新形势与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问题随着中国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参与度也在不断提升,世界经济格局随着中国的崛起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界围绕中国崛起背景下的国际经济新形势,以及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
如何落实顶层设计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而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景、目标及其限制都已相当明确,因此顶层设计以及之后的顶层推动和实施尤为重要。书中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顶层设计、顶层推动进行了比较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一方面弥补了官方文件及其解释读本的很多不足,另一方面能够使人们对于中国当今这个时代、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有更加清晰系统的认识,从而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外交部刘劲松:“一带一路”将给工商界带来八大机遇
本文刊于5月19日大公网。编者按:“一带一路”会给中外工商届带来哪些增长机遇?5月18日,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副司长刘劲松在福州召开的亚洲合作对话——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论坛暨亚洲工商大会上进行了详解。
吴敬琏:应将土地经营权还给农民
“2015第四届中国国际农商高峰论坛”于5月17日在北京举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宝钢经济学教授吴敬琏在演讲时表示,土地的“三权分置”可以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建议将土地权利还给农民,但其强调此权利应是土地经营权而非所有权。对于土地流传问题,吴敬琏明确建议要尽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
隆国强:智库建设,抓住制度创新这个“牛鼻子”
从改革开放之初成立至今,它在为国家发展提供高质量政策建议、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坚强智力支撑的同时,也在努力建设属于自己的智库文化。对于中国智库的发展之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隆国强有着长期实践与深入思考。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意义何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要素?体制机制创新为何刻不容缓?隆国强就此进行了解读。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