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期——新形势下国际传播实践中的方法论

国际传播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战略课题。向国际社会进行有效传播有“道”也需重视“术”。道指的是沟通和传播中的理念价值观,而术则是技术、技巧和方法。在当前国际环境下要想更好发出中国声音术和道的结合更为重要。为此,中国圆桌推出第十二期——“新形势下国际传播实践中的方法论”,邀请学术及实践专家共同探讨国际传播中的方法论。

本期嘉宾

学者观点

中国圆桌第十二期:新形势下国际传播实践中的方法论

国际传播要尽可能的提供全面、客观的信息。这样才能让国际国内受众对中国、对世界得出一个比较全面、准确的结论。

于运全:开放式沟通将成为国际传播中的新常态

在国际传播当中,尤其是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外部受众对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基础信息的诉求,因为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程曼丽:国际话语较量归根结底是价值观的较量

中国的国际话语建设应提升一个层面,由战术层面上升到战略层面,在人类命题共同体价值观的引导下对话语资源做组织架构。

王晓辉: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卓有成效的翻译

王晓辉在谈到翻译工作的重要性时提出,国际传播的内容生产过程中,进行到翻译这一环节时,已经处在“最后一公里”,但同时也是对外信息传播的开始。

杨宇军:国际传播需考虑最终效果,擅言慎行

华为能够在美国政府这么猛烈的压制之下立于不败之地,正是由于它后期的开放、透明、主动向国际社会提供信息,向国内受众提供信息。

储殷:国际传播要对受众做到精准定位

国际传播或者说传播工作,需做好三件事情,一是要准确了解受众是谁;二是要创新传播方式,把握传播规律;三是要注重社会效益,效果好不好关键看市场。

高清大图

往期回顾更多

中国圆桌
中国圆桌,智慧发声。由中国网智库中国创办的中国圆桌系列论坛,聚焦全球热点,预判国际形势,解析中国发展,致力于分享智库、专家权威观点,传递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