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凯平
王灵桂
朱光耀
李稻葵
杨新华
赵可金
陈述
杨瑞龙
曾劲松
吴志成
李小华
潘庆中
唐士其
陈曙光
杨光斌
章玉贵
杨雪冬
崔洪建
宋月红
张立群
戴长征
陈述
杨瑞龙
曾劲松
吴志成
李小华
潘庆中
唐士其
陈曙光
杨光斌
章玉贵
杨雪冬
崔洪建
宋月红
张立群
戴长征
彭凯平: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希望与国内外同仁一起,与中国共产党的时代使命同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助力。
杨新华: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是新时代的重大命题
站在建党百年的重大时点上,我们的历史方位从未如此清晰,民族复兴是中国人民进入近代以来的最大梦想。
百年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进程密切相关
议题一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了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具体内涵,聚焦中美关系和全球治理变化,分析了中国国际观和战略思想变化。
王灵桂:世界重心东移的格局开始出现
王灵桂指出,近年来,国际秩序受到严重冲击,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和能力在发生变化,东方力量开始平视世界,世界重心东移的格局开始显现。
唐士其:贡献世界最重要是解决中国面临的各种问题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唐士其表示,我们要对这个世界有所贡献,最重要的是理解中国、建设中国,切实解决中国面临的各种问题。
杨光斌:重塑我们的世界秩序观
中国人实在没有必要对美国那么敏感,对美国的言行那么敏感,甚至紧张,一个200年文明的美国能把一个5000年文明的中国怎么样?
崔洪建:中国的能力建设和国际形象塑造要形成正向、并进态势
在建党一百年之际,中国对于自身发展与国际秩序的关系有了更明确的历史方位和使命感。
陈曙光:创建美好共同体生活要建立“人类文明”
陈曙光表示,全球社会是一个共同体,在世界政府缺位的情况下,创建美好的共同体生活就是要建立一套普遍认可的文明规则,可称之为“人类文明”。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和治理智慧
议题二环节,与会专家集中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积累的历史经验和治理智慧。
陈述: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启示与挑战
陈述表示,我们坚信,只要全党坚持“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持“两个维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
宋月红: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的治理
中国共产党的治理是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统一,包括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蕴涵党的建设、党的领导和执政。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与前提,二者相辅相成。
戴长征:中国共产党是三大优良传统的继承者
应当从现代国家、世界政治和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去认识中国共产党,联系中国共产党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史来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王洪波:对“四个自信”执政理念支撑的三点思考
随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梦想的日益接近,“四个自信”的执政理念与中国的社会生活之间一定可以达至更深层的契合。
李锋:比较政党视野下中国共产党建设经验及启示
作为一个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化、结构化不断提高,同时还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党情、国情、世情。
新时代推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意义
“民族复兴与中国共产党”论坛的议题三环节,与会专家通过研讨“十四五”规划,集中分析了新时代推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意义。
朱光耀:“十四五”规划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十四五”规划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它既是继承过去发展的成果,同时为2035年实现党中央确定的远景目标做好政策和经济实力的准备。
李稻葵:中国共产党在办好世界大事的过程中完成民族复兴
李稻葵表示,在新一代领导核心的指引下,未来的一百年不仅是要完成民族复兴,更是在办好世界大事的过程中完成民族复兴。
杨瑞龙:西方不看好中国,是因为他们坚持自己的逻辑
中国模式、中国道路既不可能在传统政治经济框架里解释,也不可能在西方主流经济学框架中解释,这就是一定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原因。
杨雪冬: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是中共的独特优势
和一百年之前相比,中共已经不是一个弱者,而是一个强者,是暴露在镁光灯下的强者。可以想象,未来中共面对的内外环境更加艰巨。
张立群: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仍然在8%以上 需求不足制约经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是向着资本主义全面靠拢和发展,也不是僵化于苏联东欧的模式,而是在实践中来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功。
章玉贵:论中国共产党的现代金融领导力
审慎执行独特新兴大国金融开放战略,不可因为金融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红利而放松加固金融防火墙,同时加大中国版全球金融公共产品培育力度。
赵可金:人类共同幸福之路需世界联手打造
儒家伦理本质上和新教伦理是不同,儒家伦理是世俗伦理,不在彼岸世界找答案,是在此岸世界找答案,这种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内在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