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切勿把中美之间的摩擦当做“新冷战”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江鸿 丨 时间:2020-08-20 丨 责编:乐水

江鸿 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内蒙古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

上个月,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尼克松图书馆发表的反华演讲,极具挑衅,与此同时,美国司法部长威廉巴尔、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和国家安全顾问罗伯特奥布莱恩等美国一众高官最近就中国问题发表的说辞使“新冷战”一夜之间刷屏,仿佛一张新的“冷战”铁幕即将降下。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如果从国际发展趋势、事态发展特点等诸多因素衡量,就会发现“新冷战”的提法其实有着“言过其实”的一面。从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切莫形成冷战思维,更不要把新时期的摩擦当做“新冷战”!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仍未过时,“新冷战”出现的基础还不具备。要和平、要发展、要繁荣依然是今天世界各国的发展主题。正所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违背世界发展潮流者未必会“亡”,但肯定会被历史发展的洪流所抛弃。经历了冷战对峙的世界人民,绝大多数都不希望“昨日重现”,更不愿看到任何国家或集团成为霸权主义者而横行世界。在如此的国际大环境下,个别政客妄图重新发动“新冷战”又谈何容易?恐怕“新冷战”的土壤尚为铺就,这些政客就先被历史潮流“一扫而光”了。

多极化的时代格局仍未“过季”,新冷战出现的条件难以形成。美苏争霸时代为两极化世界营造出了“非此即彼”的氛围,使彼时的世界弥漫着对立的空气,飘荡着冷战的“幽灵”。

然而冷战之后各类区域性合作组织的出现与发展引领着世界由“单一的两级存储”时代迈入了“分散的云端存储”时代。多级并行、合作发展日益成为主流。

在时下这个复杂的、不断去中心化的世界中,冷战时期的选边站队已不复存在。在国家利益面前,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一众美国盟友都希望与中国加强合作,并不想在华盛顿与北京之间选边站队。

冷战存在的前提就是团结一致的盟友,美国会孤零零的与中国打一场“新冷战”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对美国而言,对华之间争论可以有,打嘴架也可以有,贸易战还可以有,但真正的冷战不可以有!

“全球化”的时代趋势尚在进行中,“新冷战”出现的空间难以成型。自20世纪70年代末,“全球化”就成了国际领域一个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经过若干年磨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全球化已然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和联系正在向着产业进一步融合化、连接进一步紧密化的方向发展。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制度、不同模式的国家并存共处,协同发展正在成为时代的发展趋势。这其中固然会有摩擦,会有争吵,甚至会有短暂的“关门主义”,但这些毕竟只是大趋势中的小支流,左右不了全球化这一大主流。

面对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即便是蓬佩奥之流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一个现实。自中美建交以来,两国优势互补,日益形成相互融合的利益共同体。在过去的40多年中,仅双边贸易就增长250多倍,中国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支撑着美国国内约260万个就业岗位,并且还有累计7.25万家美企在华投资兴业,分享中国市场的红利。对此,世界银行前行长罗伯特佐利克曾在阿斯彭安全论坛上表示,“在特朗普当政前15年,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最大贡献,是美国外贸产品出口增速最快的目的地国”。

此外,两国在防核扩散、反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上广泛开展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办成了很多有利于双方、有利于世界的大事。可以说,中国的成功得益于对包括美国在内世界各国的开放合作。同时,中国的发展也为美国提供了持续增长的动力和巨大市场空间。

这种高度的利益趋同、利益交织决定了“新冷战”很难找到发展的有利空间,其再次出现的可能性极小。

全球性的“质变”未从发生,“新冷战”出现的国际氛围尚不具备。自2018年中美之间的冲突日趋激化以来,很多人便做出了中美之间的“新冷战”已经不可避免的判断。目前的国际秩序依然没有脱离和平发展的主流。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这一时代大潮,国际秩序的“质变”并没有发生。只不过因为诸如特朗普等个别政治领导人的出现,引发了反全球化的逆潮。如此,“新冷战”国际氛围的形成也就无从谈起。

早在2500年前,中国就有句古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多元化的世界不应非黑即白,社会制度的差异也不应成为国与国之间发展的隔阂。任何国家在发展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经历各种各样的冲突,但面临不同的问题就应该想不同的办法解决,切莫动辄上升到“战”的高度。因此,“新冷战”不可,“新热战”亦不可!(责任编辑:乐水)

专栏
荐读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