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评论员 牛慧颖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中国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老话。千百年来,春节一直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被赋予了团圆的意义和内涵。回家过年,是每个人记忆里深深烙印的习惯。无论远在海角天涯,中国人都要在除夕这一天赶到家,围炉夜话、熬年守岁。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传统,每到年跟前儿,“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在中国准时上演。然而,今年无疑是特殊的,特殊到我们要做出放弃过年回家的艰难抉择。国外疫情依旧肆虐,国内多地出现本土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任务依然艰巨,我们期盼已久的年可能在人员流动、走亲访友、聚餐集会等过程中为疫情防控埋下隐患。在这样的形势下,“就地过年”成为今年春节的关键词。事实表明,虽然一时之间无法接受,但有担当的中国人也在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抗疫决心。据统计,春运节前车票的预售较往年同期下降近六成,预计全国铁路春运客流将下调至2.96亿人次,而此前预计发送旅客4.07亿人次。春运是防疫的大考,也曾是许多外媒观察中国春节的一个窗口。今年,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将不如往年那样壮观,一线城市也不会上演“空城计”,取而代之的将是更多小屋里的惬意和自在。疫情当前,理智战胜情感,不回家过年也是一种巨大的贡献。
在外打拼的年轻打工人们对过年回家其实有种喜忧参半的矛盾心情,对他们来说,路途奔波、经济开销、花式催婚、聚会攀比等,都是以往回家过年无法避开的“噩梦”。今年疫情影响下的“非必要不返乡”,有点“瞌睡给了个枕头”内味儿了。在此背景下,各式劝人不返乡的特色标语也应运而生。“是否被逼婚?是否被相亲?何以解忧,唯有留守!”“过年怕催婚,不如就地蹲”“回家是冒险,钱包还会扁”……这些创意横幅在博君一乐的同时,也顺便消解了年轻的打工人不能回家过年的低落和心酸。其实,只要把心态放平,就地过年,打工人也能玩出自己的精彩。
疫情之下,我们可以重新定义“中国式过年”。
线上买年货,礼到心意到。由商务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中国消费者协会共同组织的“2021全国网上年货节”将于1月20日(农历腊月初八)正式启动。特殊年份,居家嗨购,去直播间挑选一份特别的年货寄回家,也是把自己的满满的爱打包带回了家。此外,视频拜年、同看春晚、线上发红包、放一挂电子鞭炮、再来一份“年夜饭豪华单人套餐”……当《难忘今宵》的旋律在两地同时响起,与家人互道一声“过年好”,不也能收获满满的春节仪式感吗?
不出门不远行,给自己“充电”的绝好机会。对忙碌了一年的打工人来说,春节七天小长假可以说是忙中偷得几日闲,何不趁此机会好好休息,在身与心方面都给自己充充电呢?重拾之前因为忙碌而放弃的爱好,翻开一本自己想读的书,补上平时没空追完的剧,来一波养生局调理一下“被掏空的身体”……总之,我们可以抓住机会,做自己平时想做而没做的事,既能缓解情感上的煎熬,又能让自己充实起来,假期过后以一个全新的面貌示人,所谓新年新气象,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作为“就地过年”的倡导者,各地各部门也应做好保障,拿出真金白银用心留人、用情留人,组织多种形式的“送温暖”和集体过年活动,做到就地过年、就地过好年,让在外地的打工人感受到来自异乡的暖意,同时也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群体的保障问题,为漂泊的游子解决后顾之忧。
过年回家的理由有千万条,但不回家过年的理由只有一条,那就是“抗疫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们已经与疫情战斗了一整年,不能让之前的辛苦努力白费,待到春暖花开、疫情散去,我们再回家,迎接亲人最暖的拥抱。(责任编辑: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