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荐读

从两会“小细节”中汲取中国发展的“信心之力”

来源: 人民论坛网 丨 作者:胡丹 丨 时间:2021-03-07 丨 责编:郭素萍

时间的刻度,标注历史坐标,昭示前进方向。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在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开局阶段,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时刻,万众瞩目的2021年全国两会在融融春日里如约而至。贯穿于今年两会的每一项部署、每一处细节,都事关中国改革、发展、稳定、民生等各项事业,让人备受鼓舞、倍感振奋,犹如一支“强心剂”直击14亿中华儿女内心最深处,为中国未来发展注入更多的“信心之力”。

从“延期”到“如期”,折射出对于中国社会长期稳定的坚定信心。今年两会如期开幕,从去年“延期”到今年“如期”,一字之差,却释放出三个鲜明信号:中国抗疫取得重大胜利、中国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中国发展势在必行。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是此次两会得以顺利召开的基本前提。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通过正风反腐、脱贫攻坚、法治建设、安全维稳等一套“组合拳”,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发生,构建了国家安全稳定和社会有效治理新格局,这是两会顺利召开的重要保证。全国两会的如期召开,充分彰显党中央站在新的起点、聚焦新的征程、锚定历史宏愿,势必要开好局、起好步的信心和决心。

从“不提GDP指标”到“再提GDP指标”,体现了对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坚定信心。纵观近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GDP增速预期目标为6%-6.5%,年底实际增长6.1%;2020年由于全球疫情影响,首次未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年底实际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正增长主要经济体;2021年又再次提出GDP增速预期目标为6%以上。从“提出”到“不提”,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实事求是,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形势把重心放在抓好“六稳”“六保”工作上的战略考量;从“不提”再到“提出”,这又是党中央研判经济形势、把握经济规律,在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的基础上,把重心转移到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来的战略安排。“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不是一个小池塘。”这既是对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拥有无穷潜力的无比信心,也蕴涵着对中国经济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坚定信念。

从“数字”到“数字+”,映衬着对于改革创新加快推进的坚定信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7个“数字”,勾勒出了建设数字中国的丰富内涵。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化应用覆盖各行各业;淘宝、微信、美团、抖音,数字化产品联系千家万户;健康码、电子证照、“线上一网通”、“12123平台”,数字化政务服务人民群众。从“数字”到“数字+”,“加”出了时代发展的新浪潮,“加”出了改革创新的新动能,“加”出了社会治理的新手段,“加”出了民生保障的新业态,数字红利必将转化为发展红利,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跃升。

从“77.3岁”到“78.3岁”,饱含了对于改善民生增进福祉的坚定信心。“十三五”期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提高了1岁。政府工作报告在“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概述中提出,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14亿中国人,平均提高1岁,体现着人民的健康福祉,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最好诠释。实现这1岁的目标,不仅是对卫生健康领域的投入和提升,还包括就业、教育、住房、养老、文化、体育等各个民生领域的全部覆盖、全面提升、全线发力。只要个人和国家一道努力、一起使劲,我们就一定能实现这些目标,国家的未来和个人的未来就一定可期。

全国两会,一头牵着国运,一头系着民生;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从两会“小细节”中汲取中国发展的“信心之力”,我们坚信,“中国号”巨轮必将乘风破浪,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稳健前行。(作者:胡丹) 


专栏
荐读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