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2021中国两会·全球经济发展智库媒体论坛现场(人民画报社提供)】
3月8日,由中国外文局、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法国桥智库主办,人民画报社、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等共同承办的2021中国两会·全球经济发展智库媒体论坛在京举办。来自中国、法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南非、墨西哥、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国的近20位前政要和知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陈文玲会后在外文局接受专访(王焱 摄影)】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国务院研究室前司长陈文玲作为发言嘉宾出席论坛,并会后就中国经济发展与日本等周边国家的合作接受了《人民中国》记者专访。
中国动力澎湃 持续拉动世界
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中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球致力于摆脱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努力回到正常轨道的关键一年。陈文玲认为,在去年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国率先恢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中国经济也展现出了强劲的韧性。她说:“尽管中国经济在去年第一季度遭到重创,GDP增速降到负6.8%。但随后二季度就实现了由负转正,增速达到3.2%。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全年GDP增长2.3%。是去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通过数据分析,陈文玲认为,当下中国实际上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成长的主要力量。她说:“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量一直占全球经济增量比重的30%左右。换言之,中国对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比重占三分之一以上。”
中国出色的抗疫表现与经济的强劲复苏大大加强了中国对自身发展的信心。对于中国2021年的经济工作,陈文玲表示:“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突出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在‘双循环’这一新发展格局下,可以预见整个‘十四五’期间,中国都将保持强劲的发展动力,继续扮演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角色。”
日本错失良机 东盟后来居上
在中国经济的带动下,当前全球经济重心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陈文玲认为当前亚太地区有两个重要的跨国经济区域,一个是中国与日韩两国构成的东北亚区域,一个是中国和东盟国家构成的东南亚区域。
2020年,东盟超过了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欧盟之前,美国曾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在美国之前,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日本。陈文玲感叹说:“如今,日本已经从我们原来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逐渐降到了第四大贸易伙伴了。这不仅仅是一个位置的变化,这与日本所选择的道路是有关系的。在中日关系上,特别是政治关系、经济关系上,日本走了一条弯路。”
中日两国有过一段经贸合作密切的时期。陈文玲介绍,那时日本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还达成了中日货币互换,甚至开始讨论共同推出“亚元”。她遗憾地说:“但就在关键时刻,日本背后的那只手发挥了作用,对中日关系起到了非常大的破坏作用。这只手在东海掀起了一股恶浪,让中日关系迅速走冷,拖累了两国经济发展的联系。”陈文玲认为东盟能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就得益于东盟在新的国家发展变局中选择了和中国发展更紧密关系的道路。如今,东盟十国已经成为中国产业转移的首选目的地。她强调:“这种产业转移并不是单纯把中国所有产业都转移过去,而是形成了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1+1’、‘1+N’式的产业布局。”
中日开放合作 助力世界复苏
2020年11月15日,中日韩加上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东盟十国共同签署了RCEP。陈文玲认为这对15个国家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对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是一个利好。她说:“在RCEP框架下,第一、我们可以继续发展和蓬勃向上的东盟国家之间的关系;第二、可以推动我们和日韩两国的合作进程,包括中日韩FTA谈判。”当前,中日两国关系不断缓和,两国经济关系发展也迎来新机遇。陈文玲说:“抗击疫情期间,中国的表现是有目共睹的。我觉得日本已经认识到中国是全球经济大国,日本经济不可与之分割,认识到日本只有与中国在经济上通力合作才能实现日本经济的复苏。”陈文玲认为,在RCEP框架下,中日两国可以进一步深化合作,形成密切的经济联动关系。一手推动中日韩三国合作,一手推进十五个国家共同成为亚洲发展的新动力,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繁荣的一个稳定的基石。
对于强加中日合作,陈文玲认为中国已经发出了清晰明确的信号,希望日本这次能把握住机遇。她说:“中国已经展现出了对加入CPTPP的积极开放态度。日本是CPTPP的领头羊,如果也对中国持开放态度,欢迎中国加入,我想这样可以进一步密切中日两国经济的联系与合作。这对中国有利,也对日本有利,更对整个亚洲的经济都有利,而且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