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静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的历史结晶,中国共产党凭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华丽转型,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并再次走向世界中心。中国的制度优势是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筑对资本主义具有历史超越性的制度,缔造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并以之引领中国人民走上繁荣富强之路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构建社会主义制度经历了初步探索、蓬勃发展、历经坎坷、焕发生机等阶段,最终取得了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伟大成就:首先,使中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其次,使中国成长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最大的变量;另外,也丰富了世界人民的制度想象空间,并提供了世界人民通达幸福的更多制度路径,为世界贡献了更具有包容性的制度文明。自我修正与包容互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建设和取得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基本经验与根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危亡之际,西方列强持续的入侵抢夺和实施分裂剥削政策,使“天朝帝国”崩溃,国家主权丧失,传统的社会秩序解体,社会分裂动荡,民不聊生。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存亡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客观地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客观现实,正视资本主义制度的严重缺陷,放弃改良主义幻想,选择了针对资本主义弊端而产生的具有极大历史优越性的社会主义新型制度,并在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初期,超越了前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等激进制度安排,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与发展构造了最初的脚手架并积累了宝贵经验,引领社会主义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既要完成快速建成社会主义的任务,又要突破西方国家国际封锁围堵等重大危机,维护和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与生产关系,同时,社会主义经济探索实践的独特性与历史非经历性,使中国共产党急切建设好社会主义的初衷,出现了一些偏差,一度使中国陷入了发展窘境。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困惑、试错期,在这个阶段,虽然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制度探索为后续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鉴戒和改革动力,却同时也使国民经济陷入崩溃边缘,严重打击了民众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
面对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的巨大挫折,中国共产党没有步前苏联的后尘放弃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总结失败经验,认真对待失误,以最大的力度和成效来纠正失误。认识到违背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盲目照搬前苏联模式的失败经验源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知困惑。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积极学习西方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建设经验和经济思想,并在社会主义低潮期认真学习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理论,向不同的文明及其思想精华取经,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正途。正是这种善于学习,勇于开拓,勇敢面对困惑、挫折和失误,坚持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总结经验的精神品质,使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实践上,以持续的变革,避开了西方国家“华盛顿共识”的经济制度推销和“颜色革命”的政治制度渗透,最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独特优势使中国经济领跑全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总之,中华文明曾在人类文明日出晨曦时独领风骚,却在近代落后于世界。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在民族危亡之际力挽狂澜,引领中华民族再创辉煌,在困惑挫折中驱散阴霾,信心倍增,在艰难考验中艰辛探索,重新出发。这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明包容互鉴传统的继承,源于其强大的自我修正、自我革命的勇气和能力,源于其回应社会需求进而实现政治稳定和治理水平持续提升的能力。(责任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