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进博会:一场强化全球开放信心的盛会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周密 丨 时间:2021-11-06 丨 责编:郭素萍

周密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艰难复苏。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的预测,全球经济将在2021和2022年分别增长5.9%。其中,2021年的增长预测比IMF在7月时的预测要低0.1个百分点。而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发达经济体增速预期的下调,下调幅度高达0.4个百分点,甚至拖累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0.1个百分点的上调所产生的利好。按照IMF的分析,发达经济体增长下调的主要原因是供应链出现了问题。由于供应链的不稳定,市场无法有效判断并形成相对合理的供需平衡,导致通货膨胀和就业增长的乏力,反过来可能造成供应链更为脆弱和不稳定。

这种经济双轨复苏乏力的困境并非偶然,也不仅仅因为市场自身的变化,政府行动和政策环境的变化方向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面对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冲击,一些国家选择采取更为谨慎和封闭的应对举措,中国则秉承言必信、行必果的一贯原则,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平台,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以“举措+落实”的方式,持续扩大开放。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进博会上宣布的包括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以自贸试验区为试验田不断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扩大外资准入并改善营商环境,积极推动国际经贸协定的扩围和水平提高。一年一度的进博会,成为各方关注中国新的开放举措和行动的窗口,也成为推动国内落实开放举措并发挥实际作用的检验台。第四届进博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的题为《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的主旨演讲,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自身高水平开放、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贸易是国与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式,也会带来包括投资在内的更多合作机会,这是进博会具备广泛吸引力的原因之一。对于各国的出口商而言,进博会是展示其产品、服务和技术优势的绝佳选择。各国出口商依托进博会的四大平台——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和开放合作,推动展品变商品、参展商变投资商,形成了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融合发展。从第一届到第四届,进博会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其参展商品也从出口商提供什么观众和买家看什么,逐渐转变为买家提出需求推动参展商通过竞争获得展示机会的模式。展览面积不断增加,参展需求的增幅也更大,竞争效应进一步提升了进博会在促进买卖双方对接上的效率。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而是买卖双方通过多轮互动形成的共识,将最能反映技术优势、创新前沿的商品和服务,提供给中国消费者并由此获得打开中国庞大市场的金钥匙。全球供应链可以通过围绕主要市场建立起更为稳定的拓扑结构,为抵御外部冲击发挥积极作用。

但是,进博会的作用并非局限于传统的货物贸易领域,服务贸易、投资等合作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伴随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海关监管和金融支持等配套措施持续出台,为相关经验的复制推广提供了条件。近年来,技术的进步创造了更多可能,也改变着经济社会的运行模式和相互关系。新技术需要商业市场的支持,创新也有相当比例来自需求的推动。进博会所描绘的发展前景并不是对传统产业合作的排斥,而是鼓励各方基于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环境做出积极响应。中国受益于改革开放,在发展空间和领域上仍有着广泛的机会。面对机遇和挑战,引导更多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投向中国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将有助于企业减少受国际经济环境变动的负面影响,为供应链重构和在华集聚、优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独行快,众行远。中国的市场开放不应也不能成为“独唱”。无论是探索新冠疫情下支撑经济复苏的有效路径,还是把握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发展机遇,无论是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还是通过能力建设等方式继续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支持。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设需要各方的共同智慧,而由此带来的收益也会由各方共享。中国的开放举措都需要与各方形成相互配合和呼应,进博会也为我们倾听来自不同国家和领域的官员、学者、企业的声音创造了重要平台。(责任编辑:郭素萍)

专栏
荐读
专题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