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来军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
杨子威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12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三次产业发展稳中有进,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坚强有力,国际收支持续改善,经济增长新动能加速成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有望较好实现。
三次产业发展稳中有进。农业生产方面,202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业生产方面,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6.1%,稳中有升。服务业方面,1-11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4.0%,两年平均增长6.0%。11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1%,比上月略有回落,但信息传输、软件等新兴服务业增长较快。
国际收支持续改善。11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7164亿元,同比增长20.5%,进出口分别增长26.0%和16.6%,贸易顺差4607亿元,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经济增长新动能加速成长。技术密集型产业产量增加,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2.0%、27.9%、11.9%;高技术产业投资加快增长,1-11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2.2%,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6.4%,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在国家战略布局下,人工智能、5G、数字经济、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技术密集型产业产量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稳步提升,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得到了进一步落实。
民生保障有力。就业方面,在“六稳”“六保”工作的扎实推进下,1-11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7万人,超额完成全年预期目标。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物价方面,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总体温和。1-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整体涨幅低于全年预期目标。
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加快形成是我们应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战略支撑。立足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完备的产业体系,内需潜力得到进一步开发,内循环堵点逐步畅通。“一带一路”合作、自由贸易区建设稳步推进,构成我国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
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风险挑战。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需求侧:从外部看,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全球贸易增长减速。且随着全球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出口需求增长放缓;从内部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由上半年的两位数增长降至个位数,餐饮收入下降明显。投资的同比增速也由年初的两位数增长回落至个位数增长。内需增长势头减弱。供给侧:在新冠疫情叠加国内部分能源供给偏紧的背景下,供给冲击压力进一步显现。PPI涨幅从1月份的上涨0.3%扩大至10月份的13.5%,11月份PPI涨幅略有回落,但仍然保持两位数增长。预期方面:在需求收缩和供给冲击的影响下,叠加全球范围内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预期呈转弱态势。制造业PMI在4-10月份连续回落,11月份略有回升,小型企业制造业PMI已连续7个月处于收缩区间。
尽管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但我国经济拥有巨大潜力,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在未来发展中存在较多有利条件。(责任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