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荐读

坚定文化自信 激荡复兴力量

来源:光明日报 丨 作者:王丹 等 丨 时间:2022-03-08 丨 责编:郭素萍

  【两会光明视角】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折柳送别的浪漫表达、“一朵雪花”的故事讲述、“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这个冬天,全球数十亿人分享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喜悦、感动、温暖、希望,世界看到了一个阳光、富强、开放的中国。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穿汉服逛故宫,赏樱花买文创;脚踩国产运动鞋,手持国产手机;听古风歌曲,追传统诗剧……


  国潮复兴,国货崛起,近年来“中国风”劲吹。调查数据显示,近10年“国潮”的搜索热度上涨超500%,2021年国货市场关注度为“洋货”的3倍。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深厚的传统文化活起来,展现出强大的活力和魅力。


  “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张政文委员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融入日常生活,是对文化自信的最好诠释。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韩庆祥委员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的文化自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21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慧委员感慨:“抚今追昔,中国人民的志气更高,骨气更硬,底气更足。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的道路、制度和文化充满了信心,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中华大地上激荡着无比充盈的文化自信。”


  提振中国人民的精气神


  一座座新房鳞次栉比,一条条街道整齐宽敞,一张张笑脸质朴憨厚……西海固人将“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的地方打造成了脱贫样板。


  “脱贫攻坚让无数贫困群众的生活大变样,也让我们明白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掌握在自己手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农民作家马慧娟代表说,“现在村民的劲头一个比一个足,从前不识字的村民主动要求跟着文化协管员学写字哩。”


  脱贫攻坚改变了亿万人的精神世界,形成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


  从“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到脱贫攻坚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断丰富。


  2021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委员说:“这大大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有力提振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是我们奋发有为的力量源泉。”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响彻天空的青春誓言背后,磅礴的奋进力量不断凝聚。


  在文化自强中走向复兴


  2021年,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这盛世如你所愿”的弹幕满屏;电影《长津湖》一路刷新多项中国影史纪录,观众纷纷自发致敬抗美援朝英雄。人们在红色影视作品中,重温历史记忆,感悟家国情怀,凝聚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国政协常委、《文史哲》杂志主编王学典说,文化自信是中国梦的基础和支撑,中国梦必须奠基在文化自信上。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委员认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表现形式和生命活力。


  “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我们在创作中要深刻理解并主动践行这一理念。”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院长曾小敏代表说,广东粤剧院近年来持续发力,将《红头巾》《谯国夫人》系列剧目和粤剧艺术巡演推向全国。


  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持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4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听!山长水阔间,无数回响正在汇集,是雄浑的音调,是复兴的节拍。


  (光明日报北京3月7日电 记者王丹、张胜、尚文超、王建宏、张文攀)


 


专栏
荐读
专题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