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讨论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这为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遵循。
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顶层设计,务求落地见效。“稳”字当头,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13亿人。“好”字着力,群众关心的教育事业发展日益提升、社会服务不断完善。随着大气、水等环境的质量持续改善,人民对绿水青山的向往和期盼得到积极回应。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必须看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城镇化加快发展,人口老龄化态势明显,就业方式愈发多元,涌现出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例如,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如何适应多元化就业方式,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如何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如何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格局?这些都对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唯有牢牢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目标,在社会保障事业上持续发力,将制度引领落到实处,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才能有效应对这些新挑战,更好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进程。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已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正是巩固成果、增益成效的好时候。新的征程上,要坚持系统观念,准确把握社会保障各方面之间、社会保障与其他领域之间的关系,提高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的能力,提升整体效能;要强化风险意识,研判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人均预期寿命提升、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发展趋势,提高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维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要增强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实现制度安排更加公平、覆盖范围更加广泛,特别是要将制度的刚性约束作用发挥好;要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增强社会保障事业的可持续性,不断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新的征程上,我们既要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又要朝着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努力,始终稳稳托住人民的幸福与安康,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