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原创推荐

读解二十大报告|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底色和支撑

来源:中国网 丨 作者:董少鹏 丨 时间:2022-10-26 丨 责编:华章 安然 宇馨

董少鹏 证券日报副总编辑、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强调“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番表述,凸显了高质量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广泛效应,表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是局限于经济范畴。

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作了全面阐述,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多”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人富”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人强”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民同时享有高质量的物质文明和拥有高水平的精神文明;是“人天”合一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人和”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显然,中国式现代化是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统一起来的现代化,坚持为民发展,坚持长期可持续发展,坚持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基于此,高质量发展就被赋予了全面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内涵。

中国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契机:一是经济总量已经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二是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并且制造业规模在全球的占比达到30%;三是科技积累达到一定高度、后续创新动能旺盛;四是形成了拥有14亿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市场;五是国际上的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流,促使中国实施主要靠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过去十年,中国经济进入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重要时间段,依靠已有发展基础,深化改革开放,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经迈出扎实步伐。

中国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系统化思维、全面发展思维,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通过完善制度措施,促进创新驱动,释放市场需求,拓展市场广度深度,厚植产业基础,形成投资、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高质量、高水平循环。

一要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高标准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各类资本依法合规发展,共同推进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二要强化企业、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进度,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

三要完善鼓励消费的制度措施。积极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开拓城乡消费市场。

四要拓展投资空间。既要在基础设施短板、关键民生领域加大投资力度,也要从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增长点的角度,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布局。要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支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发展。

五要优化投融资体制机制。大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改革优化政策性金融体系,完善金融支持创新的政策。资本市场要更加有力地支持有创新能力、增长潜力、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要形成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

六要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快贸易创新发展,提升出口的质量,有序扩大进口。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互补发展;促进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向全球中高端进军。

高质量发展是经济运行质量、社会治理水平、人的文明素养、生态环境标准都提升的发展,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综合表现。为此,中国要通过改革创新,进一步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也要统筹内外因素、统筹物质技术因素和社会治理因素、统筹发展和安全。要齐心协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用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责任编辑:华章 安然 宇馨)

专栏
荐读
专题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