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回顾历史,奴隶制为美国的独立和扩张提供了基础,成就了美国的“发家史”。
奴隶制使强迫劳动成为合法
1607年英国人在弗吉尼亚建造了第一个永久殖民地。仅在12年后,20名黑人劳工就出现在这里。此后,随着对黑人强迫劳动制度的建立,跨大西洋三角贸易把大量黑人贩卖到北美,包括南方的卡罗来纳,中部的弗吉尼亚,以及北部的纽约、新英格兰,尤其是中南部的烟草、水稻、靛蓝种植园。这些黑人沦为奴隶,被视为奴隶主的私人财产,没有人身自由,被任意买卖、处置,且世代为奴。他们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居住在简陋的房舍里,营养不良,从事高强度、长时间的劳动,且整年得不到休息,疾病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致使其平均寿命不足29岁。著名的美国文学作品《汤姆叔叔的小屋》就是对黑奴悲惨生活的生动写照。
黑奴为奴隶主带来巨额财富,也为美国独立提供了大量资本原始积累。独立战争前,弗吉尼亚成为经济实力最强的州,南卡罗来纳的种植园主是最富有之人,而这些地方的黑奴比例均在40%以上,个别种植园甚至达到90%,种植园成为中南部地区重要的经济来源。对于刚获得独立的美国来说,奴隶制种植园也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撑。
为美国独立而奋斗的国父们事实上也是蓄奴者。乔治·华盛顿去世前拥有317名奴隶,托马斯·杰斐逊有600多名。美国独立时,黑奴人口约为70万,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20%。然而,信奉“不自由,毋宁死”“人人生而平等”的立国者们,却漠视黑人的不自由和不平等,赞同或容忍奴隶制的长期存在。
蓄奴制曾在美国社会中根深蒂固
美国种族主义者不仅构建了一整套剥夺黑人行动自由和强迫其劳动的体制,还试图使黑人永久处于愚昧状态。尤其是在1831年特纳领导的奴隶起义之后,奴隶主禁止黑奴识字。到1860年,黑人识字率仅为8%。在蓄奴制盛行的年代,有一套严密的执法体系来维持这一制度:如有人看到逃跑的奴隶,有义务将其“物归原主”;如果黑奴逃跑、毁坏作物或者予以反抗,他们往往会被施以各种酷刑,如鞭笞、刻字、割耳、剁脚、火刑甚至绞刑。
科技进步和西进运动加剧了奴隶制。随着世界工业革命对棉花的需求与日俱增,惠特尼发明的轧棉机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同时也激起奴隶主的贪婪。他们大幅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增加奴隶数量,并通过向西部扩张领地建立新的蓄奴州,致使奴隶价格飞涨,奴隶贸易日益猖獗。从1790年至1860年,美国国内的奴隶贸易量达到84万人,仅弗吉尼亚州就“出口”30万奴隶。奴隶制和棉花种植园为美国的消费革命及西部扩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两次宗教大觉醒和工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废奴主义,但无法根本废除奴隶制。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奴隶制的罪恶,开始推动轰轰烈烈的废奴运动,但效果有限。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在其《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指出,废奴运动“并未使奴隶都自由了,而只是改换了奴隶的主人,即把奴隶从北方送到了南方”。通往加拿大的“地下铁路”确实帮助约10万黑人成功逃离奴隶制,但是绝大多数黑奴仍然身处水深火热之中。
“自由的”黑人得不到充分的法律保护
美国宪法是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对权利和权力限制作出了规定。然而,黑奴是财产而不是公民,不享有宪法所规定的权利。代表工商业资本主义的北方与代表种植业的南方进行了多次讨价还价,如3/5妥协、密苏里妥协、1850年妥协、《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等,无一不涉及奴隶制度。然而,奴隶制造成南北地区之间激烈的制度之争,妥协只能延迟冲突,却无法避免南北战争最终爆发。
美国内战的首要目的并不是废除奴隶制,林肯总统签署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也并非解放全部黑奴,而是解放叛乱州的黑奴,目的在于削弱南方的实力,这是一种战术选择。对于未宣布独立的州,奴隶制仍然受到保护。在战争期间,南方对黑奴的强迫劳动从未停止。
甚至内战后的重建也并没有为黑人提供足够的法律保护。美国宪法第13条修正案明确规定废除奴隶制和强制劳役,但是不包括“对罪犯的惩罚”。种族主义者通过《吉姆克劳法》,把黑人送进监狱,“合法”地强迫黑人劳动。美国宪法第14、15条修正案虽然承认黑人的国籍和选举权,但更多是为了帮助共和党控制南部而作出的政治选举安排。由于3K党等种族主义势力在南部十分猖獗,黑人参加选举的机会并未真正实现,大量黑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1877年,战后重建以妥协草草结束。有色人种协进会创建者杜波依斯对此评论道,“奴隶自由了,晒了一会儿太阳,然后重回奴隶制”。
重建也并未根本改善黑人的经济地位。由于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和技能,黑人不得不接受谷物分成制,即黑人佃农租种土地,秋收时上缴一半或2/3的收成。在缺乏基本生产资料的情况下,黑人只能转向借高利贷,而收成则被种植园主恶意低价折算。这样,佃农因陷入高利贷而无法脱身,被更紧地束缚在土地之上。种植园主怂恿各州通过“流浪法”,把佃农中断合同的行为定为犯罪,对无雇主的劳动者罚款1000美元或者判处6至12个月的监禁。为此,佃农不得不以劳役形式偿债。
而劳役偿债只是改头换面的奴隶制度。据统计,1870年至1920年间,美国南方有20万黑人被强制从事挖煤、伐木等工作,生活条件恶劣,监禁、毒打、性侵等事件频繁发生,上万人因受伤、疾病和殴打致死。仅在亚拉巴马州的普莱特煤矿,就有上万名黑人被强迫劳动。强迫劳动帮助美国快速实现了工业化,但却是以大量黑人丧失权利和生存艰难为代价。1903年,一位名为嘉丽·金赛的黑人女子,因自己14岁的弟弟被卖到种植园强迫劳动,而向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写信求救。但该信并未得到回复,而是转给了司法部,至今仍保存在美国国家档案局。
“白人至上主义秩序”在美国将长期存在
强迫劳动存在多种形式,美国虽然在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但非洲裔仍是被强迫劳动的对象。在内战结束后的近一百年里,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仍然盛行。为争取与白人拥有同等权利,非洲裔美国人和白人自由主义者一起发动了民权运动,这一运动在1954年至1968年间到达高潮。1964年的《民权法》与1965年的《选举权法》废除了在公共场所、教育与就业中的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使非洲裔等少数族裔的投票权得到保障。但是,对个体的强迫劳动并没有因此而结束。
在劳役偿债制下,白人虽不再拥有奴隶,但仍能通过欺骗性合同或债务强迫黑人劳动还债,欠债的黑人一旦落入高利贷陷阱,便永远还不清债务,从而被永久束缚。美国历史学家安托瓦内特·哈勒尔发现,到1973年,仍有黑人被奴役。在路易斯安那州圣查尔斯堂区沃特福德种植园,这些非自愿劳工没有社会资源,也无处可去,有的家庭已经5代人在此世代偿债。当时他们所欠的只是面包、糖果、火柴、烟草、医药等费用,但由于工资收入很低,一个月的工资仅够偿还医药费。这些劳工中95%为黑人,由于害怕被报复,他们不敢公布姓名。
随着20世纪60年代的民权革命,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种族平等和人权观念在美国成为一种“政治正确”,对黑人的公开强迫劳动逐渐得到制止,但隐蔽的强迫劳动仍然在少数族裔中存在。2005年《美国政治学评论》杂志刊登的一篇论文《美国政治发展中的种族制度》写道:“美国始终存在着两种演化着的、相互竞争的‘种族制度秩序’,一种是‘白人至上主义’秩序,另一种是‘平等主义变革’秩序,这两种秩序始终进行着相互竞争。”而近年来不断加深的美国政治极化使两种“种族制度秩序”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作者:周琪、杨伟超,分别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