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天下彰显大国责任担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观点中国>

胸怀天下彰显大国责任担当

2023-06-07 10:21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涵。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世界之变的重大主题。如何正确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问题,融汇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要义。

  2022年2月19日,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3号码头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坚持以全人类解放与发展为己任,始终胸怀天下,将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最高理想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现实任务有机统一起来。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无产者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崇高理想的最新写照。

深刻洞察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老子曰:“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意在强调观察事物时,应根据所观察的对象来不断调整我们的视野,方能获得客观的认知。因此,当我们观察中国与世界关系时,也应该以世界眼光来观察现象,洞悉规律,把握大势。当然,如何处理国家与世界的关系,不仅涉及到一个国家的眼界,还反映了民族国家的格局与胸怀,影响着民族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天下为公、民为邦本、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潜藏在中华民族血脉与文脉中的思想价值。“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一直以来,中国人都是以善意开放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以高远的格局来构建理想的社会图景,以宽广的胸怀拥抱未来。

我们强调坚持“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同时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不断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格局与胸怀。

2022年9月2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丹戎不碌港举行的运抵仪式上,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在港口卸船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初次进入中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培育了中国第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秉持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精神,将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1921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新年大会上,将“改造中国与世界”确定为该会的宗旨。他指出:“中国问题本来是世界的问题,然从事中国改造不着眼及于世界改造,则所改造必为狭义,必妨碍世界。”这一方面表明了我们的主张具有崇高的国际主义情怀和广阔的世界视野,另一方面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践应从中国自身实际着手。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既仰望星空具有远大的目标,亦脚踏实地摸索实践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路径。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的科学命题,自觉担负起在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使命。这也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人所领悟的国际主义使命。在抗日战争时期,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国也从来没有丝毫隔绝于世界的想法。“中国无论何时也应以自力更生为基本立脚点。但中国不是孤立也不能孤立,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事实,也是我们的立脚点,而且必须成为我们的立脚点。我们不是也不能是闭关主义者,中国早已不能闭关。”这一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观察研究中国与世界问题的出发点和思想方法。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赢得彻底的独立,中国人民赢得根本的解放,极大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折。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对外关系,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新中国的封锁,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各国的关系全面推进,逐步扩大了与世界的联系和交往,与世界的纽带越来越紧密。

中国充分认识到,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和平是全人类共同奋斗的事业和崇高的理想,也是各国人民永恒的期盼和最持久的夙愿。国家能否发展,人类社会能否进步,有赖于是否拥有和平的环境。可以说,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条件。没有和平,人类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作为身处全球化潮流中的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充当着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1974年4月10日,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庄严宣告,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将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看作是自己神圣的国际义务,永远不称霸。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所谓的“中国威胁”又开始甚嚣尘上。对此,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指出:“和平发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内在基因,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内涵”,“中国繁荣昌盛是趋势所在,但国强必霸不是历史定律”。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没有主动挑起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没有侵占过别国一寸土地。我们积极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是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中国始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在全球安全治理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凝聚共识、加强团结、汇聚合力、合作抗击新冠疫情,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

中华民族崇尚和平的文化基因、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深刻认知、对世界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决定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

携手建设更美好的世界

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聚焦。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国与世界的发展紧密相连,中华民族与全人类命运与共。因此,为人民谋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质上内涵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根本命题。

在政治上,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中国主张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主张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本国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希望各国都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能够基于自愿自觉形成一种自然聚合,反对建立针对第三方的联盟,主张建立互相包容的伙伴关系。

在安全上,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当今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公共卫生、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这些传统、非传统安全因素,中国主张坚持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国际社会应该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各国要恪守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统筹维护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力,也都有维护地区安全的责任,要以对话协商、互利合作的方式解决安全问题。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共同,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安全应该是普遍的。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地区安全的责任。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谋求垄断地区安全事务,侵害其他国家正当权益。综合,就是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安全问题极为复杂,既有领土主权争端、军事入侵,又有民族宗教矛盾,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安全、网络安全、能源资源安全、重大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等带来的挑战也明显上升,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合作,就是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要通过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减少相互猜疑,求同存异、和睦相处。要着眼各国共同安全利益,从低敏感领域入手,积极培育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可持续,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

在经济上,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中国倡导坚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把本国发展和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维护多边贸易体系。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开展经贸技术合作,强化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主张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平等相待,既把自己发展好,也帮助其他国家发展好。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具体机制,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通过自身发展带动世界共同发展,使经济交往成果惠及各方,走出一条互利互惠,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新型发展之路,实现各国的共同发展。

在文化上,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人类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和文明,具有多样性、民族性、时代性特征的文化与具有悠久性、持续性、兼容性特征的文明构成了人类社会的有机整体。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不同文明形态之间进行融合与互鉴,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人类文明要繁荣昌盛、要发展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

在生态上,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无一不是源于自然界的慷慨恩赐。然而,进入工业社会以后,随着机器的普及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面临着自然资源日趋匮乏、生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严重问题,致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失衡。我们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合理利用自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承担大国责任,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来源:今日中国)

【责任编辑:唐华】
无障碍
返回顶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