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观点中国>

CMF报告:制造业一直是促进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力

2023-06-19 15:3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6月17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热点问题研讨会在线举办。本次热点问题研讨会聚焦“如何保持制造业的基本稳定”。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黄阳华教授代表团队发布主报告。

报告指出,制造业一直是促进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力。从全球数据看,制造业比重大的国家经济增速和稳定性通常更强。从宏观经济角度看,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17个目标中的大部分都需制造业和工业化支撑。从全球主要国家和平均趋势看,大量国家的税收主要来自于制造业部门,如果制造业发展不顺,这个国家的财政就会面临压力。从社会角度看,制造业的比重越大贫困发生率相对越低,制造业是促进收入和就业的主要渠道,制造业下行会引发一系列的犯罪问题。制造业可降低收入不平等,还能带动女性工作促进男女平等,制造业对基础设施建设是必要支撑。报告表示,“无工不富”和“无工不现代化”效益仍然存在,制造业仍通过规模经济和效益经济对一个国家的增长以及更加宏观的现代化有很强的支撑作用。

报告指出,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去工业化”——制造业比重下行的压力。数据显示,全球制造业增加值都出现“倒U”型,先上升后下降。从更具体的就业比重来看,当一个国家的收入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制造业比重都会出现下降趋势。

报告强调,工业化问题不仅是制造业本身的问题,还会引起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后果。第一,制造业下行会恶化失业问题、高质量就业问题以及收入分配问题。第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工人受“去工业化”影响更大,易引发政治不安定并进一步传导反全球化思潮。第三,经济增速放缓。第四,制造业福利水平下降。报告将一个国家制造业出现“去工业化”的原因归结为,相对效率、需求升级和国际竞争力。这三大因素加总会对制造业带来压力,并且,三个因素会产生协同效应,更有力地导致制造业比重下降。

报告得出,中国制造业比重也出现了下降。从2012年左右,工业和制造业增加值比重就出现下行压力,拐点已将近十年,这也是中央提出保持制造业比重稳定非常重要的背景。

报告建议,应对制造业下行压力,首先要进行制造业升级,补齐效率短板,提高产品议价能力,技术上保持领先的产业要进一步聚焦研发。另一方面,很多产业要素也要调整,要转向非价格竞争,同时,也要应对新定价。应对需求升级总体思路是利用超大规模的市场,超大规模市场本身是一种战略资源,但这种资源不一定会自动发挥作用,需要一些政策让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发挥出来。同时,要拓展全球市场,“一带一路”大量的合作项目和合作领域都可以分国别进行制造业合作,和制造业强国合作更多强调研发领域合作,对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方可通过产能、第三方合作、市场合作等方式,使得制造业同“一带一路”的衔接更加紧密。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

责编:蒋新宇 实习编辑:苏兴芹

【责任编辑:蒋新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