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智】中国需谨防输入性金融风险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美国确诊病例累计达到14250例,悲观的预期反馈到股市上,美股本月已经历4次熔断,引发全球股市多国熔断。美股震荡产生的外溢效应,中国该如何应对?
本期《见智》,我们邀请到了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建奇,为大家解析美股震荡影响与中国应对。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一、美股震荡的外溢效应
二、把防范输入性金融风险放在突出位置
以下是正文:
一、美股震荡的外溢效应
美国股市近期连续多次熔断,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尽管美联储等重要部门紧急出台一序列应对举措,但美国股市并没有因此平稳,而是继续呈现剧烈震荡。美国拥有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而且美元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货币,美国金融资本市场震荡客观上会形成较强的外溢效应,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要高度关注输入性金融系统性风险。
尽管直接厘清美国股市震荡对外潜在的影响并不容易,毕竟全球市场影响因素非常复杂,但近期国际市场中的黄金、白银等避险资产价格同步大幅下挫,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价格也大幅调整,显然难以回避美国金融市场震荡所滋生的潜在影响。伴随美国股市的剧烈震荡,世界上包括巴西、泰国、加拿大、墨西哥、菲律宾、巴基斯坦等不少国家股市发生熔断。上述事实都表明美国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可能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正在形成输入性金融风险。
中国金融市场正在加速开放过程之中,美国金融资本市场的震荡对中国的影响可能是多方面的。美国金融市场震荡将对美元汇率产生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可能加大。美国投资中国市场的资本可能由于美国股市震荡而回流救市,由此构成对中国股市或者实体投资的影响。美国金融市场震荡倒逼美联储出台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对中国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等方面产生深层次影响。
从目前市场表现来看,虽然中国也出现了股市的下挫,但股市波动的幅度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处于较低的水平,有些评论认为A股已经成为全球的避险资产,这些都表明中国金融市场比较稳健。此外,中国人民银行通过降准及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保障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有助于市场融资需求得到满足,人民币纳入SDR储备货币篮子,人民币国际货币地位的提升也有助于金融的稳定。
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稳定并不代表未来能够有效防范输入性金融风险,美国金融市场如果继续剧烈震荡,不排除引发全球资本跨境大规模流动,从而国际金融大幅波动的问题可能难以回避,包括中国在内的重要市场可能受到较大冲击。
二、把防范输入性金融风险放在突出位置
如何防范输入性金融风险的问题显然需要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应对。
按照不可能三角的理论,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制度三个目标不能同时实现,如果外部市场剧烈震荡,资本跨境大规模流动,要保障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将面临剧烈调整的挑战。目前中国资本账户可兑换改革尚未完成,资本账户管制仍然是保障资本跨境有序流动的重要手段,这客观上为汇率稳定和资本流动两个目标背景下的金融稳定创造了条件。
可见,中国防范输入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政策及制度空间。然而,资本账户管制等制度的使用,并不意味着中国就能有效防范输入性金融风险问题,近年来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等制度的实施,促使中国金融市场和外部的联系越来越深,资本账户管制的效率也在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部分资本跨境流动可能对股市等市场产生影响,如何促进国内股市等相关金融市场的稳定,成为防范输入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
当前中国人民银行不断优化货币政策,为经济金融市场稳定提供重要的保障。然而,股市等金融市场能否保持稳定,最终还在于宏观经济能否稳定,因而,要从根本上防范输入性金融风险,核心还在于怎么促进宏观稳定。
针对当前疫情冲击及外部影响等因素,中国宏观经济减速的问题比较突出,虽然货币金融政策对于宏观稳定有重要意义,但货币政策比较侧重总量,财政政策更加侧重结构,可以直接作用于企业及个人等微观领域,具有见效快及针对性强等特点。在促进宏观稳定的政策选择中,财政政策不仅要更加积极有为,而且能够大有作为。
然而,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也会带来短期减收增支的不平衡压力,难以回避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结合财政理论及世界各国的实践,财政收支缺口通常由发行国债进行平衡。尽管我国有些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高,但中央政府债务还有较大空间,特别是在非常规时期,扩大中央政府债务发行是熨平经济波动的重要做法,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不少国家就采取大规模发行国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此外,2019年底我国中央及地方财政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国库现金余额达到3.2万亿,近几年一直保持在3万亿左右的水平,这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现金流保障。
综合来看,美国股市等金融市场剧烈震荡,构成对国际金融市场稳定的较大冲击,人民币汇率及中国股市都出现了波动,中国应把防范输入性金融风险放在突出位置。未来中国不仅需要进一步优化货币金融政策,保障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更要注重通过积极财政政策稳定宏观经济,保障实体经济的稳步发展,为宏观金融稳定打下重要基础。
责任编辑:蒋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