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观点中国>

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3-10-08 10:32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13年9月7日和10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简称“一带一路”倡议。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被写入党章,为中方与各方携手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提出“一带一路”建设要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入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向高质量发展转变。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强调,我们愿同各国政党一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全球发展倡议落地,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十年来,作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新篇章。

十年来的重大成就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重点,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从倡议转化为全球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已先后写入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成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为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动能。

政策沟通构建协作。政策沟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保障和先导。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加强机制协同协作与战略对接,发挥政策沟通的引领和催化作用,着力推动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探索促进共同发展的新道路。双边层面,中国推动与共建国家筹建贸易畅通工作组、投资合作工作组、建立服务贸易和电子商务合作机制、商事争端调解机制等,促进贸易便利化、合作常态化制度化。区域层面,中国不断加强区域合作,与东盟、上合组织、欧亚经济联盟、非洲联盟、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等建立合作机制,推动共识建立,促进各方优势互补,构建与地区国家的命运共同体。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为该地区贸易便利化和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2022年12月9日,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在沙特举行,中阿平等互利,共同倡导文明对话,守护世界文明多样性。2023年5月19日,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同中亚五国元首总结各领域合作经验,展望未来合作方向,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多边层面,中国持续提升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中国将“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行对接,为落实2030年议程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化解了部分国家的顾虑和质疑;“一带一路”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协同发展,不但有利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与资源利用、相互取长补短,而且对于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合作新秩序具有深远的意义。

设施联通稳步推进。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方向,是加强互联互通,推动全球发展的重要抓手。“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对接各方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框架,建立以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管道、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等为核心的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一批关系共建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标志性工程落地,如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中老铁路、中马友谊大桥、非盟会议中心、蒙内铁路、亚吉铁路等。中欧班列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开创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打造富有韧性的国际物流供应链。目前,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7.7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00多个城市。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中巴经济走廊默蒂亚里—拉合尔(默拉)输电项目正式送电,为当地工业生产提供坚实保障。中俄核能合作项目开工,成为高水平国际核能合作的典范。中国与沙特成功签约红海新城储能项目,助力沙特推进“2030愿景”和“国家转型计划”。信息联通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移动参与建设的2Africa海缆项目稳步推进,升级非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腾讯、阿里巴巴多个海外云计算中心投入运转,提供全球云端服务,助力共建国家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贸易畅通走深走实。贸易畅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合作不仅帮助这些国家开拓产品市场,促进贸易均衡发展,也优化中国产品的国际市场布局,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丰富和拓展了“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内容。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国跨境电商占外贸比重由2015年的不到1%增至2022年的5%左右。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2013年到2022年,中国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年度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2.07万亿美元。2022年中国进出口规模再创新高,中国连续6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以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的出口为代表,我国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成为出口新增长点。在投资方面,我国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截至2022年底,我国企业在共建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达571.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42.1万个就业岗位。在工程建设方面,2013年到2022年,我国在共建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累计分别超过1.2万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占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比重超过一半。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合作从重视发达国家改变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并重,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形成稳固的经贸关系,开创能够有效对冲国际价格波动影响的产业链,并为全球经贸发展做出中国贡献。

资金融通互惠互利。资金融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中国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涉及能源、交通、通信、农业、公共卫生、水资源等基建领域,通过不断探索创新投融资模式,建立健全资金支持体系,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稳定、透明、高质量的金融服务。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布《“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建议有序开放地方和区域金融市场,逐步扩大银行、保险和债券市场准入,加强跨境监管,以增加跨境资本流动。中国倡导创立的金砖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分别于2015年2016年开业,对于改革目前的国际金融秩序,加强发展中国家的权重,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中国还发起设立多项对外投融资基金,如丝路基金、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截至2021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金额超过4万亿元,有效金额3.54万亿元。一方面,“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国境外创造大规模人民币计价资产,项目巨大的融资需求进一步促进离岸市场点心债券和其他债券的发行,有利于增加人民币使用;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创造区域货币合作体系,有利于降低外界环境对人民币汇率的干扰,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民心相通筑牢根基。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人文基础。十年来,民心相通取得巨大成就。一是制定教育、艺术、旅游等多个文化交流领域的专项合作规划。二是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交流合作协定、文旅协定,打造“一带一路”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智库论坛等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品牌活动,带动政党、智库、城市、青年团体、社会组织等多个主体的广泛参与。三是创新性地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建立各类联盟,如“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合作联盟、“一带一路”国际商会协作联盟、“一带一路”国际交通联盟等,带动联盟成员间不同地方和不同群体的参与和交流。四是统筹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行动,实施“丝绸之路”奖学金计划,“丝绸之路”教育援助计划等。2016年,教育部发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致力于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人才培养、学历学位认证标准、教育质量保障协作机制和跨境教育市场监管协作机制等方面的合作。中国“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活动的持续推进,使共建国家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对内宣介共建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为文明互鉴、中国与共建国家的民心相通打下良好基础。

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

“一带一路”是中国共产党携手世界各国人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2023年,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2013年3月23日,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呼吁国际社会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天下大同、协和万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文化渊源。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于时代命题的深邃思考。当前,国际社会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时期,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增高,地区热点冲突频出,如何处理好气候、粮食、能源等这些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时代之问。十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从在国家之间和地区层面构建命运共同体,到在全球领域打造网络空间、核安全、海洋、卫生、健康、人与自然等命运共同体;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其目标是构建一个美好的世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共同的精神内核、共同的发展目标,具有内在的逻辑统一性,体现“中国梦”与“世界梦”,“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息息相通,都是为了人类探索更好的现代化道路,更好地追求文明进步、社会发展。2019年4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报告发布,明确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更属于世界;根植于历史,更面向未来;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更向所有伙伴开放。共建“一带一路”跨越不同国家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历史传统、不同文化宗教、不同风俗习惯,是和平发展、经济合作的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是开放包容、共同发展的进程,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不搞零和游戏,只要各国有意愿,都欢迎参与。报告充分说明“一带一路”建设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并且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通过各国战略对接、优势互补,共同应对世界经济当前面临的挑战,通过文明的互鉴,超越文明的冲突,推动各国相互尊重、民主协商和共同决策,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

高质量共建是“一带一路”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全球安全环境持续恶化,全球安全格局加速演进,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影响。乌克兰危机成为21世纪以来欧洲本土爆发的最大规模冲突,使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急剧恶化,也在国际环境中给中国带来更多的挑战。冷战思维仍然存在并且是影响当今中国发展乃至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因素。

鉴于此,中国需要保持定力,综合预判,未雨绸缪地制定相关应对方案,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双循环”发展战略,做好“一带一路”风险防范工作,以深化合作应对挑战,确保项目建设更好地可持续、惠民生,特别是在重点领域以及“数字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等中国有较好积累的领域加大投入,与更多共建国家一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

一是加强“一带一路”信息技术合作。共建国家信息化水平不均,迫切需要抓住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增加“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企业的互补性和协同性。政府数字化转型可提高宏观经济调控能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能力、社会治理和环境保护能力。

二是加强“一带一路”产业链合作。共建国家普遍存在产业结构欠合理、技术含量较低等问题,重视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合作,促进产业结构完善,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有利于经济要素合理配置,引领相关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是加强“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和能源合作。共建国家大多是位于国际产业链中低端的发展中国家,容易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世界主要经济体政策变化、大国博弈和地缘冲突等因素影响。确保粮食、能源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安全,扩大优质农产品进出口,实行区域能源一体化和平衡战略,共同维护“一带一路”粮食和能源等领域的供应链稳定。

四是加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信息和成果交流。“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需要世界各国共同抵制国际科技合作中的霸权主义和民粹主义,促进科技发展战略对接,通过国际科技合作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公共卫生等问题。

五是加强“一带一路”金融合作。持续巩固金融合作基本盘,深化资金融通,吸引多边开发机构、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参与,进一步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增加共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如有效应对经济干涉、制裁和长臂管辖,推动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金融秩序的建立。

党的二十大明确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和路径,绘就中国未来发展宏伟蓝图,强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坚定承诺。“一带一路”承载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美好愿望,承载着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对和平发展的共同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管当前面临严峻挑战,但有过去十年的经验积累,有共建国家的共同参与,“一带一路”依然具有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将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更大努力,让这条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更加繁荣、惠及人类的“幸福路”更加宽广。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

【责任编辑:高霈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