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眼数据为年底收官,中国外贸明年发展可期
周密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11月,往往是历年外贸市场的一个忙碌月份。年底的消费大促和人们辞旧迎新的需求相叠加,不少人希望用年终奖犒劳一下忙碌了一年的自己和家人。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规律,使得上年同期的较大基数又成为保持外贸增长的极大挑战。去年11月,中国出口同比按人民币计算增长了1.7%,基数不低。日前,海关发布了今年11月的数据,同比实现了0.5%的增长,增速比10月回升4.8个百分点,为今年5月以来的最高值。
从出口的重要商品来看,中国在今年前11个月中的表现特色鲜明、重点突出、有进有退。1-11月,中国出口农产品5897.4亿元,同比增长6.6%。在水产品和粮食出口下降的同时,其他农产品的出口种类扩大,为地缘冲突下供给不足的全球市场提供了更多食物来源。成品油是中国出口的重要商品,前11个月出口2770亿元,同比增加了13.5%,为石化等下游产业提供了原料保障。新冠疫情增强了各方发展健康产业的意愿,中药材及中式成药出口81.9亿元,同比增长了3.8%。1-11月,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部分供应链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进程的演化,中国多数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有所收缩,但在箱包和塑料制品两大类商品上仍然表现强劲,分别实现了9.3%和0.5%的出口额增长。除此以外,纺织品、服装和衣着附件、鞋靴、陶瓷产品的出口值分别同比下降了3.7%、3.3%、8.0%和11.5%。近年来,在一些国家进口设限影响下,全球钢铝贸易发展承压,而中国在1-11月期间,钢材和铝制品的出口也分别出现了2.9%和23.1%的降幅。作为中国出口的主力,1-11月期间累计12.3万亿元的机电产品出口实现了2.8%的增长,成为中国出口稳定的重要定盘星。其中,汽车的出口表现最为突出,3635.0亿元的出口额同比增长近八成(79.6%);船舶出口额增幅次之,1258.1亿元的出口额同比增长36.5%;汽车零部件虽然增幅相对较低,为15.4%,但出口额高,达到4880.1亿元。这些机电产品出口的增加弥补了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集成电路和灯具等出口的下降。
从出口的国别地区分布来看,中国出口整体面临的外部市场需求确实还有不小的恢复空间。1-11月期间,出口额同比实现增长的有马来西亚(0.6%)、泰国(4.3%)、新加坡(5.9%)、澳大利亚(0.8%)、俄罗斯(58.4%)、印度(6.2%)、南非(5.8%)和英国(1.3%)。其中多数国家为中国的邻国,贸易基础较好。同期中国对拉美出口同比增长2.4%,对非洲出口同比增长13.5%。对这些国家或地区出口的增长,既是各方需求率先复苏的结果,又展现出中国商品在满足其消费者和产业链供应链需求上具备的优势。
2024年,全球经济形势依旧不乐观,地缘政治冲突尚未迎来拐点,供应链的全球重构带来了不少附加成本,美联储利率高位振荡依旧是悬于高负债经济体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世界需要中国制造,外部挑战下各方自华进口反而有可能获得更多机会。面对脆弱易变的需求和保障不足的购买力,唯有足够强大且具备柔性提供方式的制造能力方可满足需求。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重要作用有望获得进一步增强。
不过,出口的增长可能不会是自然而然的结果,需要主动而为。各国企业都在对内外部的各类变化做出回应,策略和方式各异。中国的出口企业需要与上游供应链加强协同,与包括金融、物流、信息和商业等在内的服务支撑企业做好提前设计和相互配合。面对外界环境之变,躲藏和逃避都不是出路,更可能损害与合作伙伴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关系。中国企业需要积极行动起来,探索创新合作的有效方式,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环境适应和风险应对能力,做好事前调节和预期管理,努力保持业务关系和现金流的稳定。即便再出现突发事件,也需要在充分预案的基础上高效行动,减少不确定性对企业可持续经营造成的破坏。
编审:唐华 高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