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菜单论”暴露美主导体系的丛林本质
席伟健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引用美国投资界一句名谚来形容他眼中的国际关系——“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就可能会在菜单上”。
此语一出,国际舆论界一片哗然。之所以惊讶,主要是因为这种非黑即白、党同伐异的二值逻辑本身,恰恰是造成国际社会动荡不安,并一再引发人权危机的根源——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就曾坦承,美国人的字典里没有“双赢”这个词。从争论谁信仰的神比较好,到争论谁才应该在地球上生存下去,这种滥觞于西方“一神教”信仰并随着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扩张而散布到整个世界、排他性十足的价值观,早就到了必须被旗帜鲜明地反对、批驳的时候了。
结合布林肯在慕尼黑会议上讲这句话的现实语境,无论美西方主流媒体如何进行诠释,其真实涵义无非有二:一是讲给被美国视作最大战略竞争对手的中国听的,意思就是如果中国“一意孤行”地破坏“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那么,两国高科技产品供应链“断链”“脱钩”就是必然,美国就会无休止地对中国进行全方位打压,一再发动包括科技战、贸易战、金融战、意识形态及价值观战争在内的“总体战”,甚至不排除引发台海、南海冲突,从而致使两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可能性。二是讲给那些在地缘政治战略上摇摆不定的小国和组织听的,这种情况也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于以朝鲜、伊朗以及也门胡塞武装等为代表的反美主权民族国家及政治力量,就是要通过诱发局部热战而将它们放到餐桌上,因为乌克兰危机“吸金潜力”已经不足,华尔街需要新的“战争取款机”来提现;二是对于处于“内新月边缘地带”战略重要位置的欧洲小国而言,布林肯此语正是一种呼应时局的警告,无论是对于一度处于再次爆发内战危机边缘的塞尔维亚,还是多次不按美国意志行事的匈牙利,均被告知如果不能坚定地站在美国这边的话,他们很快也将被推到“颜色革命”的餐桌上肢解、分食。换言之,这句话是美国整肃潜在的盟友队伍、强迫小国表态站队的集结号。
总之,这句话的潜台词无非是世界各国不听美国安排、不按美国的规矩行事,就要沦为被肆意打压和收割的对象,充分暴露了美国主导的国际关系体系的丛林本质。回顾过去一个多世纪的世界历史,美国的地缘政治生意一直处于稳赚不赔的状态,这也是其政客口出狂言的自傲根源——从审时度势地策略性放弃孤立主义传统,通过中间介入两次世界大战而赚得盆满钵满,到通过“马歇尔计划”在援助欧洲复兴的同时,将其情报网络渗透到主要欧洲国家并大打意识形态战,乃至最终引发“苏东巨变”,扳倒冷战对手,均为美国的全球控制力和影响力达到顶峰的表现。
然而,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深入演进,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美国的战略失调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一方面,产业资本对于全球化所塑造的供应链、服务链、科技链、金融链深度依赖,另一方面,其金融资本及其政治代理人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霸权主义思维作怪,不愿意看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平崛起及其所带来的国际秩序的调整与重组。
如果拿今天的美国与其文化上的母国、同时也是上一个霸权国家的英国作比较,可以发现,政客投机行为所导致的政治传统返祖现象越来越明显。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至少还能沿袭地理大发现时代以来几百年所积累的“理藩”传统,玩好精巧的政治杠杆游戏,今天英联邦全球影响力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证明。而美国的国家伦理则与旧大陆完全不同,自200年前提出“门罗主义”到19世纪末针对积贫积弱的中国提出“门户开放、利益均沾”,其政客行事方式在表面上继承西方近代启蒙政治理念,以民主的理想示人,实质上却是无所不用其极,一再通过操弄舆论和煽动民粹而获得地缘政治战略改弦更张的合法依据,逐渐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央,并最终取代了英国的霸权。
结合斯诺登在“棱镜门”中所揭示的秘密,本世纪以来,不管是窃听盟国政要,还是动辄以暗杀手段达到政治目的,以中央情报局为代表的美国情治系统正堕落为堪比法西斯的黑恶势力,以各种见不得阳光的手段,强行将包括盟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绑上其霸权利益的战车。这种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制度化、体系化暴力,正在逐渐撕下“美国例外主义”(American Exceptionalism)的最后一丝“遮羞布”。
编审:唐华 蒋新宇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