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就业优先,宏观政策凝聚稳就业合力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观点中国>

就业优先,宏观政策凝聚稳就业合力

2024-03-09 07:0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王阳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稳,则民心安、社会稳。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就业主要预期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为此,报告强调,要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对稳就业的支持,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

过去一年,在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多重不利因素叠加情况下,国民经济砥砺前行,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2023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实现1244万人,比上年增加38万人,比2020-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平均值(1220万人)增加24万人。2023年,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达514万人,城镇困难人员就业人数达172万人,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2023年,全国月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稳中向好,主要得益于我国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巩固拓展支持企业稳岗扩岗政策。2023年,各级政府各类资金直接支持就业创业超过3000亿元,全年失业、工伤保险援企稳岗,为企业减少成本超过2000亿元。全年招募“三支一扶”计划人员4.2万人。12月末,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到3397万人,超过3000万人的年度目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实施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等专项培训计划,遴选发布首批59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全年补贴性培训超过1800万人次。推进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截至2023年年底,参保人数达到731万人。

2024年,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仍处于经济恢复和转型升级关键期,进一步推动就业稳中向好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1179万,同比增加21万。此外,还有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和中学毕业生等,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同时,受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生产方式变革、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因素影响,劳动力需求显著变化,区域性、产业性、行业性、知识技能性的人岗不匹配矛盾相互交织、更加凸显。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从业人员数量庞大,但是相关的就业服务和劳动权益保障有待加强。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财政、货币、产业、区域、投资、消费、教育等经济社会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重大投资项目时应把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分析作为必要条件,优先安排具有较好就业增长效应的公共投资。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服务精准、管理科学的就业工作体系。

第二,落实落细各项就业优先政策。通过税费优惠,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更多吸纳就业。通过稳岗返还、稳岗扩岗专项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吸纳就业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等政策,加强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企业支持。推动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向中小企业延伸。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通过财税、金融、社保、培训以及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等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统筹做好退役军人、农民工、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业工作。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

第三,提高劳动者素质技能。优化高校专业设置,突出就业导向。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聚焦省域、市域、产业和行业、提高职业教育有效性、支撑性和匹配度,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统筹整合培训资源,建立劳动群体全覆盖、职业生涯全覆盖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管理服务平台,增设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养老照护等领域新工种和稀缺工种的培训课程。继续推进农民工技能素质提升工程,增强技能培训针对性实效性。

第四,维护劳动者群体合法权益。分类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就业地参加养老保险,增强创业和技能培训针对性,扩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落实社保补贴政策,针对高风险群体做好工伤和职业病预防,加强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统计工作。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和相关指引指南,指导企业依法规范用工。健全平台企业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推动各地建立新就业形态争议多元化解工作格局。强化根治欠薪力度。加密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实现就业信息全国联网和统一发布。持续推进劳动就业创业服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建设专业性行业性人力资源市场,规范零工市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统筹经济性和非经济性政策,强化各地区各部门及各方面的协同联动,将凝聚起强大的稳就业合力,用稳就业筑牢万家灯火的幸福根基。

编审:唐华 蒋新宇 张艳玲


【责任编辑:申罡】
无障碍
返回顶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