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老年语言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谢亚军 湖南工商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教授;杨睿 湖南工商大学
自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与此同时,城乡老龄化程度差异显著,据统计,“我国乡村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21亿,占乡村总人口的41.53%,较之城镇老年人口占城镇总人口比重高出14.6%。”在此背景下,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由于乡村地区老年人口比重偏高,关注乡村老年群体逐渐凸显的特殊需求,这既是应对我国老龄化现状的需要,也是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统摄全局,完善乡村老年语言服务体系。乡村地区受地理环境、产业模式单一、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多种因素制约,经济发展处于相对滞后状态。大批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老人留守乡村,乡村老年人群面临着因年岁增高而导致的器官衰竭、听力下降、视力模糊、语言功能下降等各种身体机能衰退的现实处境,部分老年人群仍承受繁重的日常农作耕种负担。为数不少的乡村老年人群时常面临着孤独、无助,缺乏社交互动的境况。党的十九大之后,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乡村老年群体的物质生活需求。除了物质生活,乡村老年人群更需要精神生活的满足。目前,乡村语言服务资源匮乏,且服务覆盖面较窄,很多老人无法享受到语言服务,在一些偏远的村镇或者是一些非主流的项目上,语言服务项目也未能完全覆盖。因此,完善乡村地区老年语言服务体系举足轻重。
多方合力,构建乡村老年语言服务机制。现阶段,乡村的基本养老模式为家庭养老,强化家庭养老模式是提升乡村老年语言服务质量的基础。家庭成员与老人的日常交流对于老年人群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家庭应注重与家中老人的沟通,关心他们的日常需求,给予其心灵慰藉和生活帮助。其次,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提升乡村老年语言服务质量的行动。如组织志愿者团队开展专门针对乡村老年人群的语言培训和交流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企业可以提供针对乡村老年人群的语言学习软件和应用,为他们提供更加方便的学习途径;村镇单位应积极开展一系列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活动,培养孝亲敬老的社会风俗。最后,政府应加大对乡村老年语言服务领域的投入,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更加优质的语言服务。语言服务不仅包括传统的面对面交流,还包括数字化、智能化语言服务,如语音识别技术、智能翻译设备等,以适应乡村老年人群的多样化需求。
厘清诉求,优化乡村老年语言服务模式。随着老年人群基数增加,乡村老年语言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但与之相对的是乡村语言服务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在实际运用上尚有所欠缺。实际上,老年人的需求各不相同。比如,有些需要医疗咨询,有些需要心理咨询,有些需要法律咨询等等。因此,有必要厘清老年人的需求差异,提供精准有效的语言服务。此外,老年人的语言需求不止局限在口语交流,还包括听力、阅读、写作等方面。因此,需要深入了解和分析老年人群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多元化语言服务,满足老年人群的不同需求,如口语交流、听力训练、阅读指导、写作辅导等。具体而言,可在医疗、购物等方面给老年人群提供口语交流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语言障碍;可以提供文字翻译服务,帮助他们阅读和理解各种文字材料,如公告、说明书、信件等;可以通过讲故事、念诗、传统歌曲等方式,帮助他们保持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还可以在乡村建立老年语言交流社区,让老年人群可以相互交流、练习语言,这样可以促进老年人群的社交活动,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智慧助老,提升乡村老年语言服务效力。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智慧助老成为一种趋势,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可以弥补乡村地区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的不足,为老年人群提供更为便捷、个性化的语言服务。在实际操作中,应尽力弥合乡村老年人群与智能化应用之间的“数字鸿沟”,采取传统项目与智能化服务双措并行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助推智能应用的适老化改造。目前,黑龙江、天津、福州、上海等多地搭建的一站式智慧养老平台,着眼老年人“急、难、盼”问题,致力于充分发挥智能化应用的潜力和价值,为老年人提供高效服务。这些有效实践为提升乡村老年语言服务做出了先行示范,也拓展出其在对于老年人群日常生活管理、精神需求满足、健康管理、社交娱乐等方面的价值。智慧助老,不仅能提升乡村老年语言服务质量,还能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提升乡村老年语言服务质量需要集家庭、社会、政府之力构建服务机制;了解和分析老年人群的需求,形成相应的服务模式,做到行之有效。依托现代科技,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以便服务项目更加精准,真正做到事半功倍。我们期待更有力的语言服务项目在乡村落地生根,真正做到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乐。
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省农村老年语言服务需求与现状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221055401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