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政务新媒体建设,塑造数字化时代政府新形象
文丨罗晓语湖南工商大学教授、湖南省廉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特邀研究员
陈宇微湖南工商大学2021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
在数字化浪潮不断演进的今天,政务新媒体作为政府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已成为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服务效能的重要手段。伴随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政务新媒体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发布平台,更成为推进政府深化改革、创新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当前,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深刻变革,无论是加速数字政府建设的政策要求,还是持续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举措,都彰显了我国在优化数字时代政府服务功能、把握数字化发展趋势上的高度重视。
尽管如此,在信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政务新媒体同样面临着诸如内容质量不一、互动交流不足、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挑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形象的塑造和政务服务效能的提升。因此,强化政务新媒体建设不仅要摒弃单纯追求平台数量增长的思维模式,更应注重内容质量的提升和对服务深度的增强,以满足公众对高质量政务服务的期待和需求。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深入发展,政府新媒体的功能也应不断拓展和深化,从单向信息发布向双向互动转变,从简单服务向精准治理推进,以此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化需求。
创新政务新媒体内容是塑造政府新形象的基础。内容、质量和创意是政务新媒体吸引公众关注的关键,只有高质量、富有创意的内容才能有效提升公众的关注度和满意度。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制作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产品(如微视频、H5、互动问答等),有效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果,加强了与公众的情感连接。例如,杭州市政府运用大数据技术推出的“城市大脑”项目,不仅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向公众展示了项目的实施成果,表达出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深圳市政府同样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程,不仅提升了城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而且通过新媒体平台的有效运用,加强了政府与市民之间的联系,共同构建了一个更加智能、绿色、健康、安全的未来城市。因此,政府需持续探索内容创新路径,利用新技术手段提升内容质量,使政务新媒体成为展示政府形象、传递政府声音的重要渠道。
增强政务新媒体的互动性与公众参与感是提升政府形象的关键。互动交流是新媒体的显著特点,也是政务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重要优势。通过建立多渠道、全时段的互动机制,政府能及时收集和回应公众意见,增强政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深圳市政府在其政务新媒体平台上设置了“市长热线”栏目,公众可以直接向市长提问,市长办公室会定期选取问题公开回答。这种直接、高效的互动方式极大提升了公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有效塑造了亲民、透明的政府形象;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西省政府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书记尹弘给人民网友回信》一文,对广大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表达的内容给予了高度评价。此举不仅展示了政府聆听公众声音的积极态度,更体现新媒体在政务沟通中的独特价值。这种直接的反馈机制不仅拉近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距离,也让公众参与到了地方治理与决策过程中,体现了互动政务新媒体的重要社会功能。因此,政府应进一步优化政务新媒体的互动功能,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使政府决策更加民主、科学。
保障数据安全与用户隐私是政务新媒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在数字化时代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务新媒体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以及多元化平台,致力于为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与信息。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众多潜在的风险和挑战也随之显现,其中,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成为两个关键领域。为了应对这些风险与挑战,加强对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为保障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设置了严格的标准,要求所有机构在处理个人数据时必须遵守明确的规则和程序。因此,政府在推进政务新媒体建设时,应加强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投入和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数据保护机制,以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为政府新媒体的健康发展和塑造良好政府形象提供坚实保障。
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需要持续关注和适应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深化对政务新媒体作用的理解和应用,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高效的服务、负责任的态度,面向公众构建互信互动的数字治理新模式。通过不断优化政务新媒体建设,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还能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塑造一个更加贴近民心、更具时代感的政府新形象,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在这一进程中,每一步的实践都是对政府自我革新的探索,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与公众深度互动的机会。只有不断优化政务新媒体建设,政府才能在数字化时代的大潮中乘风破浪,开启与公众沟通互动的新篇章,共同构建和谐、动态、互联的数字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