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观点中国>

为乡村全面振兴插上“数字翅膀”

2024-06-19 08:42

来源:大河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日,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印发《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按照“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的思路,从建设内容、建设方法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构建了数字乡村建设框架。数字乡村建设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更为全国各地发展智慧农业、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可能。

饮马泉薯业合作社大田基地里的数字运用(图片由淇滨区农业农村局提供)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从农业政策和财政资金的投入,到基层组织的选优配强,再到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尽皆可见党委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重视。新征程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在产业帮扶上下实功夫、在产业兴村上花大力气,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一线去。当然,加快农业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智慧化、农业发展数字化,为乡村全面振兴插上“数字翅膀”,也是至为关键的一环。

农业建设现代化,让农业科技感更强。传统的刀耕火种已经不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农业发展的要求。现代农业是稻虾共育、稻鱼共生、轮作的资源有限、高效利用,是机械化的种植和收割,是数字化的云端农业管理,是无人机飞过喷洒农药,是全自动的灌溉系统。因此,诸如高标准农业产业园、高标准农田、中型灌溉水利和渠系建设,以及农业数字监测站等等,都将让农业有满满的科技感。

农业生产智慧化,让农业舒适度更高。过去的农业,总会被认为是靠天吃饭。诸如雨水、天气、土壤等等,都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如今的“新农人”,靠着无人机和农业监测站,可以将农作物的生长全过程数字化,送到系统里面分析。云端农业科学化、专业化的种养殖,解放了农民的双手,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诸如病虫害防治以及自动化滴灌等等,也都给了农业生产更大的舒适度。

农业发展数字化,让农业产业化更快。依托数字乡村建设,乡村网络信号全覆盖,不仅有利于农副产品深加工发展,也给农产品办了“身份证”:可以通过二维码溯源,让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同时,乡村电商的发展,直播带货的兴起,文旅融合的引流,也都让乡村产业化发展搭上了数字快车。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奋斗的目标。新征程上,要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升生活品质,让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和美绘出一幅幸福的乡村实景图。(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肖梅)

【责任编辑:申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