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观点中国>

习近平再会普京:中俄高层密切往来意味着什么?

2024-07-05 09:22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渡鸦 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当地时间7月3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斯塔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前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这是自2024年5月普京访华以来,两个月内两国元首的再次会面。

中俄高层的密切往来,被西方某些媒体曲解为,地缘政治和来自美国的压力让两国倾向于“抱团取暖”。显然,这是狭隘且高度西方中心主义的观点。事实上,此次会面传递出中俄的聚焦点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当联合国逐渐因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对抗而瘫痪时,国家间关系越发趋于无底线的博弈而非协作。在这一趋势背景下,中俄应如何构建自身所在区域的“小秩序”,并反过来引导联合国重回正轨,重塑世界范围内的“大秩序”。

习近平在与普京的会谈中,就此点出三个层次:一是中俄双方要继续加强全面战略协作,反对外部干涉,共同维护本地区安宁稳定;二是围绕区域内的上合组织,中方期待同俄罗斯和各成员国一道,推动上合组织发展行稳致远,打造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三是围绕世界范围的金砖国家组织,中方支持俄方履行好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职责,团结“全球南方”,防止“新冷战”,反对非法单边制裁和霸权主义。

对于习近平强调“中俄要继续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和国际战略协作”,普京也表达了理解与支持。中国即将接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普京表示俄方将全力支持中方工作,同其他成员国一道,不断提升上合组织国际影响力,既“维护地区和平安全”,同时“推动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在某种意义上,中俄在当前的国际政治中面临着相同的环境,那就是一个割裂的世界。以西方世界为代表,越来越多的国家,或主动或被动,诉诸无底线的硬实力博弈。但中国的选择是通过尊重并维系国家间彼此的正当权益,从而为维系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作出不懈努力。中国希望通过和一切志同道合的国家积极合作,通过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组织、共建“一带一路”,乃至最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让联合国体系重新焕发活力。那些曲解中俄合作的观点缺乏格局,看不到或者不愿看到中俄关系的本质。

第二,中俄元首再次会面,聚焦的是两国合作的“内生动力”。

有关这点,普京在与习近平会面后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说得非常清楚:“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这种关系遵循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主权的原则。我们的合作不针对任何人,我们不建立任何集团或联盟,我们只为人民的利益行事。”

习近平曾指出,中俄关系自身有着“牢固的物质基础”,这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谈到,2023年,中俄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2400亿美元。作为对照,2020年,两国贸易额为1077亿美元;2021年,两国贸易额为1468亿美元;2022年,两国贸易额为1900亿美元。两年间,两国贸易额增长近1000亿美元,三年间翻了一番有余。

数字可能不够直观,不妨横向来看。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2023年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总值表,俄罗斯为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仅次于东盟、欧盟、美国、日本、韩国;以单一国家计,俄罗斯已经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日韩三国。普京在7月3日的联合记者会上也再次强调了这一点,表示中俄之间的贸易正在增长,“我们看到了更多积极的趋势”。

事实上,欧盟的存在容易让人忽视俄罗斯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单一贸易伙伴。中俄进出口商品总值高于中国和任何其他欧洲国家:中俄贸易总额是中德的116.5%,更是中法的303.8%。如果法国、德国被认为是中国“重要的经贸伙伴”,那俄罗斯显然是“更加重要的经贸伙伴”。

回顾此前一年,国际贸易因为全球范围内蔓延的经济衰退和地区保护主义而收缩,而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数据则一骑绝尘,实现46.9%的增长,强力助推中国产品逆势出海。

以汽车工业为例,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2024年1月的介绍,2023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而在这一超越中,俄罗斯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前乘联会)数据,2023年,中国对俄罗斯市场出口汽车95万辆,同比增长481%,占当年中国汽车出口增量的42%。 

当比亚迪的“探索者号”年初载着数千辆电动车远赴欧洲,哈弗、吉利已经在俄罗斯大街上跑着,奇瑞更是成为莫斯科出租车第一大外国品牌;当欧盟内部还在激辩是否接受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工厂开到匈牙利,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图拉的整车制造厂早于2019年就已经竣工,年产量可达15万辆。根据俄罗斯汽车分析机构Autostat的数据,2023年,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的市场占有率为49%。Autostat预测,2024年,中国品牌将在俄罗斯市场推出30款到45款新车型,预计销售120万辆,市场占有率或增长至80%。

美国通用汽车印尼公司前总裁迈克尔•邓恩就艳羡道:“从未见过某个单一国家的汽车制造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占据如此多的市场份额,中国车企太幸运了。”这种幸运或许有部分来自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美品牌退出俄罗斯的偶然性,但前提条件是中国制造业体系的齐备和产品的物美价廉,更是中俄之间在经贸以及更多领域的高度信任与合作。

中俄关系惠及的不只是中国的汽车工业。今年2月,俄罗斯《新闻报》注意到,2023年,中国品牌占俄罗斯进口智能手机总量的79%,事实上,早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前的2021年,小米手机就击败了韩国三星和美国苹果,拿下俄罗斯手机市场份额的第一;3月,俄罗斯《阿穆尔真理报》称赞中国的特种机械“与欧洲产品一样可靠高效,但价格要低得多”;4月,286家中国企业参加第28届俄罗斯国际矿业展,占参展外国公司总数的81.7%;5月,俄罗斯家具与木材加工企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成为俄罗斯最大的家具供应国,占进口总额的44%,远高于其后的白俄罗斯、意大利、德国和土耳其。

根据商务部数据,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产品领域相对均衡。2023年,机械、车辆和电子产品排名前三,占比分别为22.7%、20.3%、15.3%,此外,还有相当比例的化学工业品、塑料橡胶制品、纺织品、金属制品、医疗器械、航空器、船舶等。俄罗斯为中国的制造业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消费市场,中国也满足了俄罗斯对于大量工业制成品的旺盛需求。

中俄关系“秉持世代友好的初心,坚守造福人民的恒心”,绝不是基于政治考量的某种“权宜之计”。两国拥抱彼此展现的,实质上是在一个趋于失序的国际关系背景下,国家间如何超脱于意识形态和地缘猜疑,实现经济上的互补和战略上的互信,最终达至双边乃至多边利益最大化。无论如何,大国之间的和谐,既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贡献,也是对人类未来最大的保障。

编审:蒋新宇 高霈宁 张艳玲


【责任编辑:申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