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执政14年的英国保守党为何遭遇惨败?
董一凡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
7月4日,备受瞩目的英国议会大选提前举行。最终统计结果显示,工党赢得英国下院650个议席中的411席,较上次2019年12月大选大增209席,大大超出了议会半数席位。而保守党则仅仅获得121席——卡梅伦、约翰逊、特拉斯、苏纳克四位前首相都失去议席,可以说是兵败如山倒。选举结果公布后,苏纳克迅速辞去保守党党魁和首相职务。工党大胜、保守党大败的选举结果并不出乎意料,甚至保守党遭遇数十年来最惨战绩亦不令人惊奇。
自2010年至今执政14年的保守党陷于如今这般境地,凸显英国政坛和民众求新求变,希望在内外动荡中争取国家变革和转型的呼声。
此次大选是英国民众对于保守党国家治理能力和政客作为的一次全民公投,也是民众多年来不满和积怨的集中爆发。近年来,英国所面临的大大小小危机和动荡,要么是保守党政府出于一己私利造成的,要么源于其应对不力、进退失据。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是当时执政的保守党为争取疑欧派政治力量所作出的短视且莽撞的决定。脱欧既让英国经历了在经济、制度、法律等层面与欧盟剥离的痛苦,也未能根本解决英国在移民、经济、贸易、竞争力等方面的困境。脱欧使英国与其最大贸易伙伴及重要投资方之间的贸易关系陷于动荡,亦使英国在营商环境和投资者信心方面受到重创,严重影响了普通民众在就业、日常消费等方面的利益。
自从英国公投脱欧以来,保守党内部围绕脱欧、经济、民生、外交等议题的争斗博弈,不断加剧英国政坛和社会的碎片化与极端化趋势。但政客之间的种种政治博弈,只是争权夺利而已,并非真正关心国家的发展。2016年以来,英国保守党走马灯似地换了四位首相和频频重组内阁,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点。因此,过去诸多民众期待保守党能够保持国家政策稳定性的希望彻底破灭,并逐渐意识到唯有变革才能够改变国家的现状。
除了脱欧之外,保守党在其他危机处理之中亦表现不佳。在应对新冠疫情过程中,约翰逊政府的抗疫决心、调动资源能力以及治理效能表现糟糕。约翰逊政府曾一度推动以“感染达峰”来实现“走出疫情”,亦在封城抗疫以及“直接躺平”之间摇摆不定。约翰逊本人及多名保守党要员甚至在政府发布封控令期间曝出社交聚会丑闻。面对近年来英国的通胀和经济危机时,特拉斯接任首相后试图以更猛的撒切尔式新自由主义药方解决问题,提出罔顾财政赤字的大规模减税方案。但其财政上的不可持续性却造成市场和投资者的严重恐慌,使得外界对于英国财政信誉和发展预期失望至极,亦让英国财政、金融乃至宏观经济付出巨大代价。
此外,保守党政府还在难民、移民问题上提出令世界为之哗然的“卢旺达方案”。而一向以务实稳健著称的苏纳克在上台后迫于政治压力,不得不在其前任的政策轨道和政治氛围中表态支持并加以推进。可见保守党执政带来的极端化、激进化政治生态,已经大大损害英国内阁和政府的决策理性。
展望未来,打着“改变”旗号的工党带着左翼社会经济理念入主白厅,将会给英国的政治带来新的变化。然而,工党上台接过的是一个经济低迷、社会撕裂、政治极化的“烂摊子”。其以极大优势胜选,与其说是基于民众的信任,不如说是源于民众对保守党出离的愤怒。英国既有的结构性问题以及公共财政空间的狭窄,也将使工党的当家之路充满坎坷。
编审:高霈宁 蒋新宇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