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议会选举重塑法国政治格局
王萌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7月7日,法国国民议会选举结果公布,标志着法国政治格局的一次重大重塑尘埃落定。在选举前,全球舆论的焦点集中在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能否在本次选举中赢得过半甚至绝对多数席位。但两轮选举结果综合数据显示,在新一届国民议会577个席位中,左翼联盟“新人民阵线”以获182席的成绩领跑;马克龙领导的中间派“在一起”获得168席,排名第二;一度在首轮投票中领先的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未能保持优势,最终排名第三,与其盟友共同拥有143席。各党派均未获得议会绝对多数席位。
此次法国国民议会选举,在法国国内及国际舆论掀起政治讨论热潮。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法国总统马克龙系在其领导的执政党复兴党于欧洲选举中受挫后,突然宣布解散国民议会,并提前举行国民议会选举,以期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这一决定在选民中和国际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二是当前法国政治格局正经历深刻变化,极右翼和左翼政党在首轮投票中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其得票数均超过马克龙所领导的中间派,这一现象反映出,传统政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极右翼和左翼的崛起,则为法国政坛带来新的变数;三是此次选举结果将对马克龙未来政策的推行产生直接影响,并作为欧洲的政治风向标之一,对欧洲的政治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此次选举后法国国内各党派的反应亦值得关注。左翼联盟“新人民阵线”在第二轮投票中出人意料地领先,超越了马克龙所领导的中间派和极右翼国民联盟,但这一结果并没有为法国政治带来稳定。法国左翼联盟主要领导者梅朗雄在选举后的第一时间发声,要求现任总理阿塔尔辞去总理职务,敦促马克龙在“下台”或“从左翼联盟阵营中任命一位总理组建新政府”中作出选择,并称其“已经赢得了人民的喜爱”“拒绝与总统阵营进行任何结合”。同时,左翼联盟内部也存在分歧。在总理候选人问题上,左翼联盟内部各方缺乏共识,这将导致其之后在组阁过程陷入困境。
马克龙领导的中间派得票率上升至第二位,但党内的不同派别对于未来究竟如何前行,持截然不同看法。马克龙提出“理念联盟”这一概念,但法国前总理、“地平线党”领导人爱德华•菲利普(Edouard Philippe)则更倾向于将这些政党排除在外,进而寻求一个更为有限的“协议”来管理国家;执政党议员、国民议会法律委员会前主席萨沙•胡利埃(Sacha Houlié)表示“倾向于强调社会民主主义所扮演的角色”,期望向左翼靠拢,而现任总理阿塔尔则更倾向于偏向中间的立场。需要指出的是,因执政联盟未能在议会中赢得绝对多数席位,马克龙本人同样面临如何在全新的政治格局中保持自身影响力的巨大挑战。
在第一轮投票中以34%选票大幅获胜的极右翼国民联盟未能保持其领先优势,最终下滑至第三位,仅获143个席位,其中17个席位系其盟友所获。这一结果远低于预期,无疑令国民联盟的领导层及其广大支持者倍感失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选举中,国民联盟仍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在包括海外领土在内的一些地区,国民联盟首次赢得了席位。这些新获得的席位,不仅为国民联盟带来新生机,也表明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
经历此次国民议会选举,马克龙所在的执政党失去原有的多数派地位,议会也由此分裂成三个规模大致相当的区块:左翼力量、总统中间派以及极右翼势力。这一变化,标志着法国政治权力的行使方式将发生由垂直管理模式向更议会化和更具妥协性的治理模式的根本转变,而这种权力体系的运行,无疑为法国政治版图增添新变数。
目前,马克龙正积极探索与其他政治力量组建联合政府的可能性,以期在多元化的政治格局中找到稳定执政的支点。然而,由于各政党普遍对马克龙的政策主张和领导风格持保留甚至拒绝态度,这一过程仍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未来,如何平衡议会中左翼、中间派和极右翼势力“三分天下”局面,避免法国陷入“政治瘫痪”的风险,将成为马克龙必须面临的执政课题。
编审:蒋新宇 高霈宁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