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基本民生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到基本民生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从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到养老金连年上涨,民生保障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需要日益广泛,民生问题凸显并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加强民生事业建设,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需要。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以推动经济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前提,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形成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破解“卡脖子”难题,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增强竞争新优势,扩大经济发展规模,提高经济发展新效益,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
增加收入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直接的方式。要着重在提高收入上做文章,让群众能就业,就好业,端稳就业“饭碗”;鼓励自主创业,为就业者铺路搭桥,把就业蛋糕做大;发展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让农民端上“金饭碗”,想方设法提收入,共同走上富裕路。保障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论时局如何变化,无论挑战如何严峻,坚持保障民生不动摇,既要落实普惠性措施,又要提供个性化帮扶,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当好人民的公仆。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满怀为民造福的信心,把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作为标尺,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为就业者牵线搭桥,为创业者解忧排难,为困难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下大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教育、就医者得到好的治疗、老年人安享晚年、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更有温度,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舒心、暖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日益增长的要求。(曾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