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中企为何屡遭恐袭?
章节根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
巴基斯坦当地时间10月6日晚11时许,卡拉奇真纳国际机场附近发生自杀式恐怖袭击,目标为卡西姆港燃煤电站的中国车队。此次袭击已致中国2人遇难、1人受伤,另有多名巴方人员伤亡。臭名昭著的“俾路支解放军”(BLA)下属的“马吉德旅”宣称对此次恐袭负责。这是继今年3月26日达苏水电站中方人员车队遇袭(造成5名中方人员遇难)后,巴基斯坦恐怖势力时隔仅半年多再次针对中国目标发动的严重恐怖袭击事件,显示中国在巴人员、机构及项目面临的安全风险不断加剧。
此次卡拉奇中国车队遇袭,与2021年“7•14”达苏项目恐袭、2022年“4•26”卡拉奇孔子学院恐袭以及2024年“3•26”达苏项目恐袭,并列成为中方人员在巴基斯坦遭受后果最严重的四次恐袭事件。这四次恐袭案中,两起发生在巴北部开普省的偏远地区,两起发生在巴南部信德省中心城市卡拉奇,实施者分别来自巴最活跃的两大恐怖组织巴基斯坦塔利班和俾路支解放军。中方在巴项目和人员频繁成为袭击目标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巴基斯坦整体安全形势恶化。2021年以来,美国和阿富汗塔利班在多哈达成和解协议,特别是在美国最终完成从阿富汗撤军及塔利班重新掌权后,巴基斯坦对塔利班的战略价值显著下降,因此,难以规制塔利班。相反,阿富汗内战结束后,阿巴两国围绕“杜兰线”的边境冲突加剧。塔利班政府不仅未响应巴方要求,对盘踞阿境内的巴基斯坦塔利班和俾路支解放军予以约束,反而在两国矛盾升级时将这两大恐怖组织作为对巴基斯坦的牵制力量。
二是地缘政治博弈因素。美国从阿富汗仓促撤军并急推“印太战略”,使得大国间的反恐合作让位于大国博弈。这一方面给予恐怖分子更多发展空间,地区恐怖势力得以借机兴风作浪。另一方面,大国博弈的“代理人”战争风险也在持续增加,在巴利益方面与中国为敌的势力从幕后对恐怖分子提供支持,企图破坏中巴合作。
三是巴基斯坦国内政治因素。近期,巴基斯坦政坛形势不确定性增加。以街头抗议著称并曾一度上台执政的正义运动党,发起进军伊斯兰堡运动,并在巴基斯坦国内主要城市发动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要求政府立即释放其党魁伊姆兰•汗,并停止司法改革进程等。国家动荡之际,恐怖分子更易借机制造混乱,针对中国项目人员这种“高价值目标”发动袭击,以施压巴基斯坦政府和军方。
恐怖组织及其背后的势力主要目的在于破坏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及中巴合作。如果它们的企图在中国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的巴基斯坦都能得逞,则其他恐怖组织可能效仿,中国海外利益将受到严重威胁。在中巴关系遇到挑战之际,中国更应坚定支持巴方,雪中送炭,以彰显中巴“铁杆”情谊。
面对日益严峻的安全挑战,中方在敦促巴方落实安全保障责任方面作出了诸多努力。但毋庸讳言,如何促成巴方切实承担起打击涉华恐怖主义的责任,以及如何进一步与巴方合作维护中国在巴安全利益方面,仍然任重道远。到目前为止,中方更多是被动地从巴基斯坦撤回中方人员,多数在巴企业也是尽量将在巴人员安排在伊斯兰堡等相对安全的城市。但在中巴经济走廊已有项目及其他中巴合作项目的运维,以及下一步中巴经济走廊合作的推进任务面前,撤离人员的做法无法持续。
巴基斯坦是中国重要邻国,关乎中国国家安全、周边稳定、国际空间的拓展巩固乃至国家发展大局。面对巴持续恶化的安全形势及其对中国利益的威胁,中巴双方需进一步加强并深化双边安全合作。在敦促巴方切实加大对中国在巴人员、机构及项目保护的同时,还需与巴方探讨联合打击恐怖主义的可能性。
编审:唐华 蒋新宇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