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决策与巴黎车展的反差耐人寻味
第90届巴黎车展于10月14日至20日举行,它是观察全球汽车产业风向的一个真实窗口。尽管欧盟高额反补贴关税之剑高悬,但比亚迪、红旗、零跑等众多中国车企,依然带着新产品和新技术踊跃参与巴黎车展。这一反差耐人寻味,它表明保护主义并未动摇中国车企开拓欧洲市场的决心,更阻挡不了全球汽车业对合作创新的追求。
始于1898年的巴黎车展,是世界上第一个汽车展览,在业界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主办方在官网上用“沉浸、创新、激情”三个词推介此次车展,凸显“创新”在全球汽车业转型中的价值。据媒体报道,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车型,以及将汽车从单纯交通工具转变为移动智能终端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将成为本届车展的焦点。除中国企业外,法国本土的雷诺、标致,德国的大众、宝马,韩国的起亚,美国的福特、特斯拉等,几乎所有参展企业都将在这一舞台上展示其独特创新力。
“中国智造”的踊跃参与,为巴黎车展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在2022年上届巴黎车展和去年的慕尼黑车展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亮相,已经显现中国汽车工业日益壮大的实力。需要指出的是,现代汽车工业兴起已有100多年,相较于欧美日等传统汽车强国,中国只是个奋力追赶的后来者。外国车和合资车长期以来主导着中国的汽车消费,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在西方市场的占有率迄今还相当低。近年来中国汽车在新能源赛道的表现令人瞩目,但在一些关键技术和市场占有方面与传统汽车强国相比仍有差距。中国车企涌入巴黎车展,从本质上说,仍是努力追赶的姿态,代表着奋力冲破贸易壁垒的渴望,哪里谈得上什么“冲击”与“威胁”?
在这场全球汽车业的“创新争先赛”中,欧美对来自中国的竞争有些反应过度了。巴黎车展强调“创新”,说明包括法国在内,各国都在全力研究汽车产业升级的良策,也都明白要守住本土市场、保住本国汽车产业的优势,根本上还得靠自身的技术进步。然而,创新不是封闭,它更需要竞争与合作注入动力。事实上,中国汽车产业的进步,正是在与外国品牌的开放式竞争与合作中逐步实现的。巴黎车展对中国企业的开放态度至少说明:交流合作有助于技术创新,已然成为国际汽车产业界的共识。更何况,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也依赖于各国合力将绿色产业做大做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欧委会有关对华电动汽车的加税提议,与产业发展逻辑及欧洲市场现实相悖。欧盟的关税措施不可避免会给中国车企带来挑战,但也会激发中国车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以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全球市场的认可。与此同时,欧洲汽车制造商本就面临转型挑战,加征关税将导致其进口汽车零部件成本上升,人为造成供应链危机,使欧洲丧失技术创新的机会。欧盟需要重新审视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战略,毕竟,在汽车业合作创新的强大内生需求面前,贸易保护主义壁垒是没有生命力的。
中国车企对巴黎车展的重视,也是对欧洲市场的重视。中国企业想走向全球,欧洲市场绕不过去。反过来,中国企业看重欧洲市场,也是欧洲市场价值的体现。中欧围绕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的争端,如果能够通过对话找到建设性解决方案,从长远来看,对欧洲自身同样是有益的。据有关消息,中欧双方就反补贴案开展了20余天的磋商,到目前为止还存在重大分歧。中方对谈判是有诚意的,同时态度也是坚决的,希望欧盟抓住沟通机遇,与中方相向而行。
“当汽车出现的时候,马车是反对的”。在汽车诞生初期,欧洲国家甚至颁布过汽车必须避让马车的法律。如今“马车保护法”成为历史的笑话,用保护主义的方式来回避竞争,何尝不是21世纪的“马车保护法”?希望欧盟方面能早日认识到这一点。中欧汽车产业高度互补,双方合作有基础、有空间、有前景,理应携手共创合作共赢的明天。
菲律宾《马尼拉时报》10月12日文章,原题:为什么世界不支持我们与中国对抗 近日在老挝万象举行的东盟峰会说明了一切。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想要其他东盟领导人在南海日益激烈的对抗问题上对北京采取强硬态度,结果事与愿违。
东盟并没有听从马科斯的呼吁,向中国政府发难。除了长期呼吁克制和尊重国际法之外,整个东盟为何保持沉默?西方分析人士和媒体常说亚洲国家害怕得罪中国,重视中国的贸易、投资和金融优惠。这话没错,但这适用于所有大国:美国、印度、日本、沙特、欧洲主要国家,及其他富有而强大的国家。
此外,东盟之所以对我们与北京之间的难题保持沉默,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而这些原因大多与中国人无关,而是与美国人有关。
还记得ZOPFAN吗?让我们从1967年东盟创立时的愿景,即在亚洲建立一个“和平、自由和中立区”——也就是ZOPFAN说起。最初的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与现在已解散的、由美国领导的东南亚条约组织有矛盾。该组织是北约的翻版,是为了对抗社会主义阵营而成立的。
东盟支持不结盟,尽管一些成员国与大国关系密切。即将卸任的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继承了印尼在上世纪60年代领导不结盟运动的传统,强烈反对大国竞争,并告诉东盟领导人和外长们,东盟不应成为大国的代理人。
如果东盟发表反对中国的言论,会造成什么影响?主要的亲美媒体会立即声称该集团已与华盛顿一起对抗北京。即使是现在,西方新闻也总是说中国的邻国害怕中国,而这些国家的武器采购往往被说成是为了对抗北京日益增长的力量。
此外,如果批评北京被视为站在华盛顿一边,那么支持我们也是如此。为什么呢?马科斯总统结束其中立口号,去年2月再向美国开放菲律宾军方的4个基地,最近又允许具有核能力的美国中程导弹系统部署于菲律宾,自这些之后,我们就成了美国的跟班。如此看来,东盟怎么可能既支持我们又保持中立呢?
东盟保持沉默的第三个原因:支持我们可能会帮助美国的媒体宣传和集团建设,而这正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所确定的其全球首要任务:竞争胜过中国,遏制俄罗斯。
菲律宾及其盟友的政府和媒体将我们与中国的海上交锋描绘成中国恃强凌弱和无视法治,从而为华盛顿针对北京的军备集结和结盟提供理由。因此,即使东盟成员国可能会参加联合巡逻,他们也会避免可能引发摩擦事件的行动。
此外,对于东盟来说,美中军事竞争破坏了和平与安全——这也是邻国不愿站在我们一边的第五个原因。2021年,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奥库斯”,向澳大利亚海军提供核动力潜艇和远程巡航导弹。当时,印尼和马来西亚表示了疑虑,因为中国可能会升级其海空军和导弹部队,以应对来自邻国的安全挑战。
邻国对菲律宾缺乏同情的第六个原因是,他们认为马科斯总统让美国把菲律宾当成台海问题的武器,从而制造了我们的中国问题。今年2月,时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谈及我们与美国的联盟时,可能表达了该地区的看法:“你确定想卷入一场自己将成为战场的战斗吗?”
东盟国家不愿加入我们与北京的口水战的第七个原因是,我们还摒弃了东盟国家的另一个宗旨:建立亚洲共识,而不是美国式的对抗。东盟主张安静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公开争吵。
现在,由于我们的东盟邻国,包括与北京同样存在南海问题的几个国家,不会公开支持我们,美国及其亲密盟友之外的世界大多数国家也不会支持我们,如果我们将与中国的争端提交给联合国,我们就会发现这一点。
我们最好重新学习东盟的和平方式。(作者里卡多·萨鲁多,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