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整治形式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
董珊珊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通报了三起典型案例: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违规使用资金维修政府办公楼楼顶、建设广场景观小品;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对外交流中心存在过度装修问题;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侵占耕地挖湖造景整改走过场,问题屡禁不止。这些案例再次表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手段花样不断翻新,必须保持警惕,露头就打。
党员干部必须牢牢记住党的初心使命,无论环境条件如何变化,都要践行“三个务必”,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感,既要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重显功,更重潜功。要增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思想、政治、行动自觉。各级党组织应全面贯彻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始终以群众满意为评判标准,从群众需求出发,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用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长期积累的顽疾,为基层减负也非一日之功。必须保持高压态势,驰而不息、毫不松懈,坚持立足法定、依法履职,理顺县乡权责关系,确保基层权责匹配、职责履行得当。将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深度融入巡视巡察、党委督查、干部考核、民主生活会等制度体系,对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做到“发现一个整治一个”,对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的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加强监督检查,强化法规制度刚性和约束力,畅通举报渠道,及时发现并通报曝光问题,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无处遁形。
基层干部既是形式主义负担的承受者,也是减负的参与者和检验者。在制定减负措施时,应充分听取基层意见,采纳合理建议,找准突破口、抓住关键点,开展针对性减负。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基层干部的“累点”“痛点”,对形式主义的“新变种”做到实时监控、及时破解。整治形式主义不仅要彻底清除旧问题,还要防范新形式主义,减去“虚功”,增加服务群众的“实功”,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用在为民解难、办实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