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观点中国>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的思政课担当

2024-12-13 15:05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张爱红 西安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马工程”)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高校思政课是系统性讲授党的创新理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要渠道和关键课程。研究阐释好党的创新理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思政课责无旁贷。

思政课推动党的理论更加深入人心,基础在教材。思政课的课程教材体系必须筑牢理论根基,做到主题清晰、主线突出。要落实好思政课教材的政治性,在用好统编教材的基础上,适时推动思政课教材的修订与更新,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及时、准确、全面融入思政课教材。要落实好思政课教材的科学性,重点明确、结构合理,阐释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基本原理、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要加强统筹规划,厘清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各门思政课的内在逻辑,构建主线突出、布局得当、功能互补的教材体系。同时,要坚持“主线贯穿、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原则,形成具有衔接性、层次性、连贯性、系统性的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体系,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深入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世界观和方法论。要落实好思政课教材的时代性,实现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的同步推进。只有与时代同频共振、与现实无缝对接、与理论创新交相辉映,及时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鲜活素材、生动案例和重大成就,思政课教材才能适应国家社会发展需要。要增强问题意识,直面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在思想理论的古今中西对比和理论实践的有机统一中,彰显党的创新理论的时代价值、理论贡献和实践伟力。

夯实学科支撑,提升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的体系化、学理化。健全有力的学科体系是思政课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的重要基础和支撑。要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利用好两大学科的内容、资源支撑,发挥好两大学科的专业作用,以坚实的学科建设支撑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研究、阐释和教学工作。同时,党的创新理论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要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汲取有益成分,在跨学科交流对话中彰显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和哲理。思政课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离不开人才支撑。要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结构,在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基础上,科学研究可以充分吸纳各级党校、社会科学院、党政机关等力量,可以积极邀请党政领导、科学家、老同志、道德模范、劳动模范等加入教育教学。要加强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加强从招生指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理论宣讲、科研训练、社会实践等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宣传与研究阐释不断积蓄力量,培养政治强、视野广、情怀深、能力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体系化、学理化是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的着力点。“两个结合”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规律。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必须要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体系化着眼于研究阐释的广度,凸显党的创新理论之博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解答重大时代课题中不断丰富发展,成为一个内涵丰富、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必须整体把握、融会贯通,彰显其科学的理论解释力和强大的实践指导力。学理化着眼于研究阐释的深度,凸显党的创新理论之精深。要从探求深层次规律层面,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借助学科体系和专业知识研机析理,夯实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科支撑和学术表达,揭示其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

深耕思政教学,增强思政课讲好党的创新理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政课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的关键课程,也是学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主要渠道。覆盖学生范围之广、聚焦党的创新理论之系统,是其他课程所无法企及的。学习阐释的系统性与整体性、有组织性与有计划性、队伍的专业性等,也是其他渠道所不能比拟的。讲好党的创新理论,思政课责任重大。首先,要科学系统地讲。党的创新理论内涵丰富、思想宏阔、逻辑严密。思政课必须既要讲清楚党的创新理论一脉相承又不断丰富创新的发展脉络,又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内在逻辑、科学体系及核心要义,重点还在于讲清楚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地讲。党的创新理论不是关起门来的自说自话,而是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回应人民、关照时代的鲜活理论。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现实关怀,讲清楚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局大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根基;要用好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引导学生从深厚的历史底蕴中,知史爱党、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深刻领悟党的创新理论改开换地的实践伟力;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推出“田野上的思政课”“车间中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等“行走的思政课”,利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社会实践形式,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体悟、理解和运用。最后,要鲜活生动地讲。思政课不是枯燥无聊的照本宣科,必须把鲜活的理论讲鲜活、把生动的实践讲生动。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育是人的自我构建的实践活动,学生不是思政课的被动接收者,而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主体。思政课的本质在于培养青年,必须直接面向青年、密切关注青年、紧紧围绕青年、全心服务青年,把“教材导向什么”和“学生关心什么、学生需要什么”结合起来,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广大青年的自觉行动。要有问题意识,聚焦国家社会发展的大问题、人民生活实际的小问题、学生思想困惑的真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把这些问题掰开了、揉碎了,深入研究解答,把事实和道理一条条讲清楚”。要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面对互联网“原住民”的当代青年,思政课要应对流量对学生注意力的争夺,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赋能教学,推出沉浸式、场景化、研讨型的智慧课堂,以共享化资源、精准化引导、智慧化教学,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深讲透讲活。


【责任编辑:申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