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欧洲能替代美国扛起援乌重任吗?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观点中国>

欧洲能替代美国扛起援乌重任吗?

2025-03-05 08:29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吕蕴谋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安全项目负责人

近期,俄乌局势正在发生深刻演变。首先是美国越过欧乌与俄罗斯进行直接对话沟通,随后,美乌两国领导人在白宫公开争吵。与此同时,欧洲的战略自主呼声重新高涨起来,似乎与当前美国政府走在不同方向上。

泽连斯基在与特朗普结束争吵后径直飞往伦敦,会见英国首相斯塔默。3月2日,斯塔默在伦敦召集峰会,讨论欧洲安全与乌克兰和平问题。英国、乌克兰、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等15国领导人及北约秘书长、欧委会主席、欧洲理事会主席与会。根据外媒报道,峰会达成维持对乌军援、为乌争取和谈“上桌”、寻求持久和平、组成对乌安保“自愿者联盟”四项共识。此外,斯塔默还表示,英、法、乌三国将联合向美国提出欧洲版的“和平计划”。3月6日,欧盟还将围绕安全问题召开特别会议。可以说,欧洲在安全问题上进入“关键一周”。其中有四个关键点值得特别关注。

第一,欧洲难以在乌克兰问题上完全替代美国,尤其是在军事援助方面。当前,美国在乌克兰的武器供应中占据半壁江山,而且是“最有效的那一半”。特别是在防空和远程武器方面,欧洲基本没有合适的替代品。欧洲在援乌问题上常常难以达成一致,因此行动比较迟缓。2023年,欧洲曾对乌克兰作出提供100万枚炮弹的承诺,但该承诺的兑现延迟了大半年。乌克兰方面有评估称,若特朗普政府停止对乌克兰军援,乌克兰武器库存只能支撑6个月。所以,欧洲实际上既无充足的能力也无十足的意愿完全替代美国。

第二,欧洲乐见冲突结束,但希望谈判结果于己更有利。近期,美欧关系迎来了一股“寒流”。欧洲对于美国直接与俄罗斯进行谈判十分不满。上周,英国和欧盟又出台新一轮对俄制裁措施,似乎有意要破坏美俄和谈氛围。但从根本上看,停火对欧洲利远大于弊。停火至少意味着不会出现“最坏的结果”——俄罗斯与北约直接对抗。无论最终和平方案是否完全符合欧洲预期和利益,停火都将使欧洲的安全环境在短期内大为改善。而当前,欧洲保持较高的调门,一方面为给乌克兰和欧洲内部挺乌派一个交代,另一方面也想借此对美国施压,其本质上都是为了争取更多利益,而非与美国分道扬镳。

第三,在外交与安全问题上,英、法、德等大国仍在欧洲发挥显著领导作用。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初期,中东欧在欧盟内部的话语权显著提升,尤其是在外交与安全领域几乎主导了欧盟的对俄强硬政策。危机之下,欧委会也明显呈现出扩权趋势。但在特朗普上台并强势介入俄乌问题后,欧盟在这一问题上的存在感显著降低。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虽然有时出镜、发声,但受到的关注十分有限。近期,欧盟多国更是表示要警惕欧委会借机“夺取成员国的国防权力”。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更是在美国遭遇“闭门羹”。而曾经主导对俄强硬政策的中东欧国家在派兵等问题上的立场也明显收缩,未能就俄乌、美俄关系的新变化作出及时应对。反而是曾经一度被质疑遭到弱化的“法德轴心”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且近期英国也比脱欧后的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欧洲的中心。斯塔默多次表示,英国希望承担起领导责任。

第四,当前美俄仍是影响局势的主导性力量。就连英、法、乌三国拟联合提出的“欧洲版和平方案”也是“向美国提出”而非直接提给俄罗斯。由此可见,美国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乌克兰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不断压缩俄罗斯安全空间,并激起后者强烈反弹。其本质上是美、俄两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一次交锋。而乌克兰和欧洲则被迫为美俄交锋“埋单”。解铃还须系铃人,未来,俄乌局势走向何方,仍主要取决于美俄之间的博弈。

当前,欧洲在俄乌问题上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但英法两国将联合乌克兰努力为欧洲争取“上桌”甚至“平等谈判”的机会。欧洲能否如愿,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编审:高霈宁 蒋新宇 张艳玲


【责任编辑:申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