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必然选择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观点中国>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必然选择

2025-03-17 08:48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邢广程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共建“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合作不断扩容升级。从未来发展态势看,共建“一带一路”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的重要载体。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2025年政府工作的重点。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这表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思路,因为这不是一般性的对外开放和守成型的对外开放,着力点在“扩大”上做文章;这不仅仅是规模上的对外开放,而要在“高水平”上做文章,发力点放在对外开放的质量、水平和层次上。

因此,“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内涵极其丰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二是,稳定对外贸易发展,优化融资、开放结算、外汇等金融服务,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拓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功能,支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培育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增长点,高质量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数贸会、消博会等重大展会,实施、推进智慧海关建设与合作,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三是,大力鼓励外商投资,其要点是,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鼓励外国投资者扩大再投资;切实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加强外资企业服务保障;推动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和扩大改革任务授权;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外资企业更好发展。

上述措施都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必要条件。因此,共建“一带一路”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相互依赖。

针对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今后的基本思路是: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形成一批示范性合作成果。这意味着,将来中国既要推进诸如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和中吉乌铁路等重大标志性工程,也要推进诸如鲁班工坊、菌草技术、“丝路一家亲”的“小而美”等民生项目。这是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必要条件。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保障中欧班列稳定畅通运行,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2024年,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94万列,累计开行突破 10万列,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丝路海运”、“空中丝绸之路”、“丝路电商”,织密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网络,在“质”与“量”两个维度与共建国家实现了双向合作新突破,促进了欧亚物流大通道朝着供应链价值链大通道的方向发展。而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是共建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事关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顺利实施,也会推动中国西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引导对外投资健康安全有序发展,强化法律、金融、物流等海外综合服务,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布局。这里强调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平台的作用,“引导对外投资的有序发展”要求中国的对外投资,必须借助共建“一带一路”平台,以避免无序化和非理性自我竞争。

共建“一带一路”要着眼于海外综合服务问题,解决中国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的诸多环节脱节和缺乏统筹问题,实现中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总体综合效应,这就需要海外综合服务跟上去。

共建“一带一路”还要注重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布局问题,而“布局”需要战略思维和统筹观念,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持续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扩大同各国利益的交汇点,反对国际经济的“单干”“脱钩断链”行径,促进共同发展。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强调,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提出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世界和平发展的美好未来”。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与合作平台。

编审:蒋新宇 高霈宁 张艳玲


【责任编辑:申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