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尊崇旋律,画好退役军人工作“同心圆”
邹垠海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退役军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找准圆心、延伸半径、连接圆弧,最终画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同心圆”。
近日,“网聚崇军正能量抒写时代新华章”第二届退役军人事务领域网络正能量基层行活动在北京启动,并在山西、安徽、广东三省顺利开展。此次活动由退役军人事务部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司主办,山西省、安徽省、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承办。从政府部门到互联网平台,从媒体记者到普通网民,各方力量携手同行,用实际行动画好这个“同心圆”。
党中央始终把退役军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从政策制定到服务保障,处处体现着对退役军人的关心关爱。退役军人事务部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鲜活的故事、生动的例子。无论是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老兵课堂”,还是红色教育基地的沉浸式学习,都在潜移默化中筑牢退役军人的理想信念根基。这种政治引领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融入就业帮扶、荣誉表彰、困难救助的每一个细节,让退役军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无论是扎根乡村的“兵支书”,还是科技创新的“军创先锋”,抑或服务社区的“老兵志愿者”,他们用实际行动兑现“退役不褪色”的誓言。通过深入挖掘典型故事,借助网络传播的力量,让榜样的影响力从线下延伸到线上,从个体辐射到群体。短视频里老兵创业的奋斗历程、直播中“最美退役军人”的朴实讲述、话题榜上“若有战,召必回”的热血宣言,充分说明退役军人不是需要特殊照顾的对象,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生力军”。
画好“同心圆”的关键,在于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这种合力不是简单的“1+1”,而是通过资源整合产生“几何级”的放大效应。从政策保障到社会参与,从线下服务到线上传播,从物质支持到精神尊崇,每一个环节都在为退役军人工作注入新的能量,让退役军人的获得感、荣誉感不断提升。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牵头协调,网信部门净化网络空间,媒体传播正能量声音,互联网平台创新服务形式,基层社区落实关爱举措——这种协同机制打破了“单打独斗”的局限。当5700万退役军人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尊崇,当“参军光荣”成为社会共识,当每个普通人都愿意为军人军属“搭把手”,这将不断推进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展望未来,各方当以“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为圆心,以制度创新延展服务半径,用科技赋能拓宽局限,让尊崇之情浸润每个细节,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举措,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让退役军人工作在新的征程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编审:蒋新宇 申罡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