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锡悦出局,韩国政坛谁主沉浮?
焦健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亚洲研究所讲师
近日,韩国宪法法院就尹锡悦弹劾案作出宣判。8名法官一致认为,尹锡悦严重违反宪法和法律,即刻罢免其总统职务。由此,尹锡悦成为韩国宪政史上继朴槿惠之后第二位被罢免的总统。
尹锡悦因何失败?
尹锡悦被罢免,意味着他将以普通民众身份接受涉嫌发动内乱案刑事审判。根据韩国法律,内乱罪主犯可被判处终身监禁、无期徒刑乃至死刑。其夫人金建希亦可能因涉嫌操纵股价、地产投机、干预政治及收受贿赂等指控,重新接受调查。
尹锡悦的政治资本始于其担任检察总长期间。但其在政治上的失败,也主要源于他一直在用检察官的思维方式从政。他没有担任国会议员的政治经验,检察官的世界只有“有罪”和“无罪”两种立场。但政治不是非黑即白,从尹锡悦的行为看,他似乎不理解政治的本质是沟通与妥协,只知道用极端手段对付反对者。
韩国政坛在尹锡悦任内始终处于“朝小野大”的局面。他本应通过与国会沟通、与在野党合作,争取施政动力。然而,尹锡悦政府上台后,朝野矛盾不断激化升级。在野党共发起了29次弹劾——这个数量超过之前历届政府弹劾数量的总和。从2023年4月的《粮食管理法》开始,尹锡悦共25次对国会通过的法案行使了否决权,仅少于李承晚(执政12年)的45次,但超过李承晚之后历任总统的总和。
新一轮总统选战
尹锡悦被罢免后,韩国政界将进入新一轮总统选战。韩国政府已确定于6月3日提前举行新一届总统大选。在此之前,韩国总理韩德洙将继续代理总统。
在上届总统选举中,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以不到1%的得票率差距败给尹锡悦。近两年,李在明积极“立人设”,采取包括“无期限”绝食抗议尹锡悦政府政策、要求政府向国民致歉等手段,同时坚定地反对福岛核污水排放,呼吁内阁重组与执政风格的根本转变,从而赢得民众广泛关注。近期,李在明因涉嫌违反《公职选举法》的案件在二审中被改判无罪。虽然三审判决尚未公布,但其竞选总统的法律障碍或将由此被扫除。李在明也因此成为目前最热门的总统人选。
根据近日民调显示,李在明支持率达到33%,雇佣劳动部长官金文洙以9%的支持率位列其后,其他人选包括国民力量党前党首韩东勋、大邱市长洪准杓、首尔市长吴世勋等,三人支持率都仅为4%。
从目前情况看,由于进步阵营普遍希望阻止保守派掌权、彻底清算尹锡悦的“内乱残余”,各派联手支持李在明成为单一候选人的可能性极大。若保守阵营无法形成合力,会形成“多对一”的压倒性格局。
此外,若李在明当选,保守阵营或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报复。这种危机意识或许将成为团结保守阵营的“黏合剂”。凝聚保守阵营并赢得中间派选民的支持,将成为国民力量党翻盘的唯一途径。
韩国政局走向
目前,韩国面临内忧外困。由于总统缺位,外交沟通不畅,韩国被美国政府列为“敏感国家”,韩美同盟关系面临重大挑战;韩国接连发生民航飞机事故、军机演习中误投炸弹、大规模山火蔓延等恶性灾难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部分年轻人参与暴力示威事件,社会分歧越来越极端化。围绕尹锡悦弹劾案,社会严重撕裂对立,民心躁动不安,政府与在野党控制的国会相互掣肘,经济振兴政策难以落地,物价飞涨、汇率出现大幅波动。
在历经四个多月的政治动荡后,韩国社会已然发生深刻变化。因此,选举过程中会出现多少变数难以预料。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哪位候选人最终当选都将对韩国政局与经济社会的中长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未来,韩国政局的稳定,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方能否在动荡中寻求理性平衡。
编审:高霈宁 蒋新宇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