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多年来首次公开接触传递了怎样的信号?
李子昕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
当地时间4月12日,美伊双方在阿曼的居间斡旋下进行了接触。伊朗形容谈判具有建设性,而白宫则称本次沟通是“朝着实现互利结果迈出的一步”。美伊双方展现出的乐观情绪,给长期紧张的中东局势带来一丝曙光,也让国际社会对此稍感乐观。但美伊巨大的立场差距以及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决定了谈判前景必定充满挑战。
美伊为何“非谈不可”?
美伊在地区紧张局势呈螺旋式急剧升级之际,开启多年来首次公开外交接触。从技术角度讲,此次谈判主要聚焦伊朗核议题。2015年,伊朗与有关六方达成伊核协议,彼时约定协议有效期10年。今年下半年,伊核协议将到期。如何续约是摆在各方面前非常现实的技术性挑战。
从地缘政治现实看,过去一年,伊朗和以色列爆发了两次对彼此本土的直接军事打击,这是两国在过往历史中从未出现过的高强度军事对峙局面。以色列更是对伊朗领导的地区抵抗联盟进行了致命打击,导致“什叶派抵抗之弧”出现断裂,极端情况下伊朗直接下场反击的可能性陡增。而以色列极右翼多次威胁将对伊朗展开军事行动,两国敌意加速积聚,地区紧张态势呈螺旋状持续升级。若以色列与伊朗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美国被卷入的可能性大增,这是美国需要竭力避免的。
从伊朗国内看,当前伊朗已将促进国民经济企稳复苏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要务,是超越地缘政治的最优先事项,并且这一政策转向得到了伊朗全社会的共同支持。佩泽希齐扬总统就任以来,一直希望同西方国家实现战略稳定,并主动在地区事务上进行“自我克制”。伊朗不愿与以色列和美国展开直接军事对抗,这为伊美接触创造了可能,也为双方实现以彼此妥协为基础的战术性和解提供了难得窗口。
对地区国家来说,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中东地区安全态势不断恶化,冲突从巴以向周边乃至海湾地区不断扩散。在美以的军事威慑和战争政策影响下,中东和平和解潮面临翻覆的危险。若美以联手对伊朗动武,无论是现实的军事冲突风险,还是潜在的核扩散与军备竞赛挑战,对中东各国都会造成难以承受的后果。
为避免局势失控,地区各国均推动美伊展开对话沟通,而阿曼渠道是美伊两国均熟悉且信任的沟通方式。本轮巴以冲突升级前,美伊两国即借由阿曼进行过多轮谈判并取得务实成果。据当事方透露,美伊曾在2023年就解除部分美对伊制裁几近达成协议。然而,由于巴以局势突变,最终协议未能生效,美伊也错失了和解机遇。如今,多重因素推动美伊再次接触,对地区局势的总体稳定将发挥积极作用。
“直接”与“间接”的迷思
但在会前,美伊双方就本次接触的性质打了多轮口水仗。伊朗坚称,本轮会谈只是间接谈判,但美国却刻意强调双方是直接谈判。两国对“直接”与“间接”的各自坚持,显示出双方在谈判问题上不同的策略和主要顾虑。
对美国来说,强调直接谈判是希望以此对伊朗最大程度地施加压力。近期,美国不断向中东增派航母战斗群和高性能战机,并在以色列增加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提升以色列防务应对能力。这些军事行动无疑会对伊朗构成直接军事威慑。伊朗虽然是军事实力不容小觑的地区大国,但同美国相比仍然居于下风。因此,美国更倾向以直接谈判的方式与伊朗接触,以更好地利用其在地区的军事威慑逼迫伊朗让步。
而对伊朗来说,美国的反复无常难以取信于人。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时单方面退出并撕毁伊核协议,并对伊朗极限施压和全面制裁。如今,特朗普再度就任,第一时间恢复对伊经济制裁,而且不断在言语上挑衅、威胁。虽然美国主动提出与伊朗谈判,但在伊朗看来,美国并没有谈判的真正意愿和应有的严肃态度。通过间接谈判的方式可为伊朗争取更多的战略回旋余地,也可使双方潜在达成的协议有第三方见证。这对伊朗或多或少是一份保证。此外,伊朗也不愿对外显示是在美国强压之下被迫谈判,与美签署“城下之盟”。间接谈判的方式让伊美两方看起来更加平等。以上多重因素让伊朗对间接谈判的模式更为青睐。
谈判前景挑战重重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此次双方接触相对积极乐观,至少证明美伊双方有意愿以政治方式解决争端。这在当前美伊缺乏最基本互信的背景下尤为重要,将为双方后续推动谈判走深走实奠定基础。然而想要最终达成协议,前路亦非坦途。
一是,双方的立场差距依旧巨大。对伊朗来说,因认定是美国先违反伊核协议,因此改正的第一步应由美国先行迈出,即美国须减少对伊朗的单边制裁,伊朗才会恢复伊核协议履约。但美国对伊朗的要求甚至不止于原先的协议内容,更要求伊朗全面放弃核能力,并在弹道导弹研发和地缘政治活动上也要进行限制,这是伊朗很难接受的。
二是,以色列的干扰难以忽视。美国若同伊朗达成协议,以色列的意见不可能不考虑。特朗普在中东事务上表现出明显的回避风险特性,不愿投入更多资源,更不愿重陷战争泥潭。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安抚以色列显得尤为关键。目前看,一份能够让以色列满意的美伊协议,恐怕很难让伊朗接受。此外,以色列右翼在对伊动武问题上立场激进,而以政府政策当前被极右翼裹挟,倘若以色列内部政治角力进一步激化,或将在涉伊议题上采取更加冒险的举动。
三是,目前美伊还未触及谈判的核心议题。美伊双方近期均表态称,此轮阿曼会谈只是一次“会晤”,并非谈判。这说明,双方初期都只想对彼此进行一定试探。待后期涉及核心议题时,可能不会像此次会晤如此顺畅。尤其是,以压促谈已经成为美国的既定策略。
因此,未来大概率还会看到美以持续加大对伊朗的军事威慑,甚至不惜以战争边缘政策来渲染紧张气氛,令伊朗“知难而退”。然而,长期的军事对峙,势必会让各方神经紧绷,擦枪走火可能引发进一步的武装冲突,届时或将恶化谈判的外部环境。
编审:唐华 蒋新宇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