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文章 ] [ ] [ 推荐朋友 ] [ 进入论坛 ]
您的位置: 首页>>图 片
《1+1>?老革命摄影家顾棣作品选》:前言
中国网 | 时间: 2007-02-01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中国摄影作品网络联展《1+1>?老革命摄影家顾棣作品选》

前 言

今天联展的作品,从形式上应该是首创的——照片+作者手书的注释,为什么要这样“标新立异”地原版展出,我们的愿望是让更多的人理解摄影的意义和影像的价值。

之所以选用《1+1>?》这个数学题作为作品的主题,我们的愿望是想通过最简易的方式,解读老革命摄影家的这组作品,让更多的人理解摄影的意义和影像的价值。

关于两个“1”的说法。我们辑录拜访顾棣老人时他的话如下:

第一个“1”:就今天的人看来,解放区在艰苦的物资条件和战争环境中留下的以及建国初期拍摄每幅作品其文献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照片的影像价值。顾棣老人则如是说:“现在人都知道沙飞、石少华、吴印咸、郑景康等等他们是革命的大摄影家,其实他们不但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其中沙飞、吴印咸、郑景康还都有着很厚美术功底的,不是现在许多人理解的是热血青年的革命热情冲动所为。”他说:“受他们的教育影响,解放区摄影人直至到解放以后,在按快门抓取事件动态典型瞬间的同时,对用光、构图、场景选择都要考虑再三,力争使每张照片达到纪实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第二个“1”:就艺术创作的严肃的和社会生活的实际性,顾老说:“我们在拍照片时是看到什么就拍什么,包括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和平环境下我们拍的作品,不会让人物在活动场景下‘再来一遍’。第一,是在战争年代一些事件是不可能听任摄影人的意愿重演,第二,那些导演出来的虚假东西,也失去了摄影最能说服一切的本质意义”。他进一步阐释道:“摄影,作为一门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艺术形式,必须附丽于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解放区摄影创作大众化的艺术风格,非但不于摄影工作者形成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相悖,而且还使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大众化的宏观规范下得以不断发展和日臻圆熟。

我们在整理顾老作品时感触很多,最主要的感言有二:1、照片,没有艺术的生命力,只能是存放在档案柜里的证据而已;2、艺术,没有生活的源点,就会失去在广大百姓中存在、发展的永恒意义。

关于“>”、“?”的说法。让我们暂时放下对革命摄影事业的敬仰心态,从纯摄影的技、艺立场认真品读顾棣以及更多老革命摄影家的作品,每个人究竟会有什么、有多少新的收获,借用这样一句话:“百人读图有百解”,灯亮在心中。

这次联展x副作品,是2004年山西省摄影家协会、山西人民出版社举办的《顾棣摄影艺术生涯60周年回顾——崇高美的历史再现》的部分作品的小样片。如果仔细看有些黑白作品里还有些隐隐绰绰不协调的红颜色,这不是因为照片长久保管不慎导致的氧化反应,是雨田用相机翻拍时自己的红衣服映照的结果。我们不是没有扫描仪的硬件条件,是觉得用照相机翻拍,更能彰显得照相机镜头揉不进沙子的机械属性,为摄影创造的视觉真实的客观性和作者意识真实的严肃性。

龙邦 雨田 2007.01.于北京、太原

为编撰中国革命摄影史 摄影家顾棣觅当年战友[组图]

更多精彩图片 点击进入图片中心>>> 

欢迎展示摄影作品>>>

编辑信箱 ] [ 打印文章 ] [   ] [ 关闭窗口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络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中国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010-68993056 举报邮箱:jubao@china.org.cn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本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