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袁隆平在观察水稻秧苗长势。
袁隆平并不怕别人把自己当农民。若论外形,他实在是像得不能再像,甚至,站在一群每日下田耕作的农民中,其中那个最像农民的就是袁隆平――他比真正的农民还黑、皮肤还粗糙、装束还简单,浑然没有人们印象中大科学家的外在风度。但中国人靠占全球8%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有了个袁隆平。 新华社记者 赵众志 摄
后继之人
有人说,如果把中国杂交水稻事业比作一部电影大片的话,袁隆平就是总导演。
但显而易见,无论一个人能力多强,一部电影大片的所有工序是不可能由这一个人完成的,它肯定是集体劳动的成果。
作为一个领域世界级的领军人物,驰骋的霸气和兼收并蓄的包容之心似乎根本无法并存,但袁隆平却是两者兼容的最好例子。
袁隆平的学生邓华凤根据老师的思路,在安江农校找到一株奇异的光敏核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地自交繁殖,育成光敏核不育系,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的设想变成现实。报奖时,邓华凤想把袁隆平在获奖名单上排第一,袁隆平发话,不排第一、不排名,他本人不参与评奖。
于是,年轻的邓华凤成为国家发明三等奖获得者,在行业中一下子冒出来。
一个人是否具有大家胸怀,须大家评说。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天然雄性败育野生稻“野败”,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各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实现。他带领“863”项目组开展攻关,从不以单位不同而保守秘密,因而协作组内团结协作,很快出了成果;他没有把两任总理拨给的2000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而是组织起全国东、西、南、北、中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和分享。
虽说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费相对充裕,但因为参与人数众多,具体到各个项目上,还显得不够宽裕。同事们埋怨他没有向总理多要点研究经费,袁隆平过人的开阔和大气,就在这样的时候陡然而出:“国家困难,不能太贪!”
袁隆平说,杂交水稻是伟大的事业,要一代一代传下去。40多年来,他育杂交水稻之种、育人才之苗,为中国杂交水稻学科的育种、栽培等各个方面都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中国杂交水稻界的高质量人才梯队已经形成。
袁隆平从不跟学生和同事们摆架子,因此,学生和同事跟他也亲热。
很多长期与袁隆平工作的人都知道,他喜欢逛街,喜欢在出差时逛超市,但往往乘兴而去、败兴而返——一会儿功夫,袁隆平就会被人认出,“这不是水稻王吗?”
逛街就要买东西,袁隆平在地摊上站下了,他拎出一件十几元的衣服:“这件你穿着合适!”又拿过一件给另外一人,“你穿穿看!”大家试过了,这时袁隆平会给所有在场的学生和同事买单,“送给你们!”
每个人都苦着脸,谁都没看上袁隆平送的衣服,又不好说出口。
与袁隆平最熟悉的学生拐弯抹角地告诉他,年轻人不喜欢这些过时老气的衣服。袁隆平假装生气:“我穿得,你们就穿不得?”
他的弟子们都说,别看他看着像个农民,吸引人的,那就是老师的人格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