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塌方土石掩埋的第一辆货车
工人们正在搜寻车辆
机器进行挖掘
8月22日上午7时许,天chan(山+搀的右边)公路69公里+900米处发生山体坍塌事故。100余万方土顷刻倾泻而下,将约170米长、近14米宽的路面覆盖得严严实实,正在此处行驶的两辆货车被埋。庆幸的是,第一辆货车上的3人成功自救,而第二辆车被埋在十几米深的土下,截至当晚9时许,搜救工作仍在进行,车内究竟有几人不得而知,生死未卜。事发后,天chan(山+搀的右边)公路秦安至通渭段实施封闭,搜救工作和路障清理工作正在连夜进行。据了解,此次山体坍塌事故是天水近几十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
山体坍塌 百万方土倾泻而下
事发天chan(山+搀的右边)公路 约170米长路面被覆盖 两车被埋 一车人员自救一车司乘生死未卜
惊魂一刻 100万方土埋了货车
8月22日上午9时30分,记者闻讯前往事发现场,在距现场大约1公里处,看到数十辆被堵车辆排成长龙,交警已设了警戒岗禁止车辆通行。在事发现场,倾泻下来的土方把公路埋得严严实实,形成一个新的山包,将公路两边的南北两山连接起来,近30名养路工人正在挥锹挖土。记者采访了正在现场指挥搜救工作的天水公路总段副段长罗继平,他说,早上7时许,他们接到该路段不远处巡路工打来的电话,称该路段发生山体坍塌事故,具体有没有过往车辆被埋不得而知,情况非常危急。接报后,秦安公路段在单位的30多名养路工以及正在秦安县叶堡路面做工的20多名工人从不同方向紧急赶来。他们从第一辆被埋车辆里成功自救的3人口中得知,除他们的车外,好像还有一辆紧随其后的车也被埋在土下,车内人员生死未卜。闻此消息,现场所有的施工人员不禁为被埋人员捏了一把汗。由于塌方量大、车辆被埋具体方位不明等客观原因,50多名工人只好手持铁锹,依次在东西约170米长的塌方现场排成一排,一锹接一锹地挖着。截至中午12时20分,塌方土层上出现一条近两米深的壕沟,但还是不见被埋车辆的影子。下午1时许,一根直径约30厘米的白色PVC管子露出土层,现场所有的人顿时精神大振,觉得马上就能挖到被埋车辆了,等待奇迹的出现。
搜救一天
奇迹始终没有出现
下午1时30分,白色PVC管子露出的越来越多,同时,手工作业被4台挖掘机取代,挖掘机顺着管子小心地挖着,生怕伤着被埋人员。虽说此时被埋人员生还的希望已十分渺茫,但工人们仍不愿放弃,暂时被换下来休息的工人就着矿泉水嚼着大饼,目不转睛地盯着挖掘机。下午3时许,4台挖掘机作业一个多小时后,始终没有发现失踪货车。现场的人心揪得越来越紧了,有人觉得是不是挖掘的方向错了?被埋车辆到底在哪里?时间很快到了下午5时,然而,人们盼望的奇迹始终没有出现。
心有余悸
小小天窗救了3条命
随后,记者采访了3名成功自救但仍惊魂未定的当事人。据了解,这辆车号为鲁N·61071的大货车,20日从山东齐河县装载了18吨装饰材料后驶向兰州。事发当时,车辆由司机周某驾驶,另一司机贺某和车主王某正在睡觉。即将行至事发路段时,周某发现山上有土块掉下,但没有想到会发生塌方,当山体塌下来时,巨大的冲击力及土块的挤压力将他们从北面的右车道挤到了南边的左车道,等他们明白过来时,百余万方的土几乎将车体全部掩埋。他们抬头发现驾驶室顶部只能容一个人爬出的天窗上,竟没有一丝土,这个发现让他们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就这样,3人从天窗成功逃生。爬出来后,他们回头一望,看到如此大规模的山体坍塌,吓得腿直打哆嗦。司机周某对记者说,当时的感觉就好像“泰山压顶”,太可怕了!当问及有没有和家人通话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人活着就好,等回家再说,免得家人牵挂。”
昼夜清理
近百人现场参与营救
事故发生后,天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国华,副市长萧函等领导紧急赶到现场指挥救援工作,并作出指示,在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的情况下,不惜一切代价搜救被困车辆,抢救被困人员。天水市公路总段副段长罗继平说,据初步估算,此次事故塌方总量为100余万方,东西长约170米,平均塌方土层距离路面约60米高,南北相距约100米,属天水近几十年来发生的最大规模的山体坍塌。事发后,天水市公路总段、秦安公路段、高速公路西川大队等相关单位工作人员都赶往现场,紧急成立了施工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并组织4台挖掘机、5台装载机、15辆自卸车进行挖掘,约有100人参与营救工作。与此同时,秦安县“120”急救车也在现场待命。
现场提醒
过往车辆在此路段需绕行
据罗副段长介绍,此次100余万方塌方土即使机器和工人超负荷昼夜工作,清理完毕也要一个多月时间,因此,天chan(山+搀的右边)公路秦安至通渭段近期不能正常通行,提醒从天水驶往兰州的小型车辆,行至郭嘉镇收费站后绕道省道207线,至通渭后再驶向天chan(山+搀的右边)公路;兰州驶往天水的小型车辆,需从通渭绕道省道207线。大型车辆可以从天陇线行驶。
截至当晚9时记者发稿时,仍不见被埋车辆踪影,搜救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来源:兰州晨报 记者 王兰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