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时间下午6时,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授予北京。 新华社供图
梦圆莫斯科
“不论你们今天作出什么决定,都将载入史册。但是只有一种决定可以创造历史。”2001年7月13日下午,作为北京申奥代表团最后一位陈述人,何振梁发言的第一句话立刻轻轻地敲打着在场的每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和电视机前每一位观众的心。
虽然第一次失败了,但是,8年后,当中国重新整装出发,情况已大不相同。“这一次,基本上是众望所归了。”何振梁的语气里流淌着平静的喜悦和按捺不住的自豪。“不仅准备充分了,我们的国力也大大增强,国际影响力已大不一样,我们国家的稳定,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取得那么大的成绩……本来支持我们的更加支持,本来有点犹豫的,这次也支持了。”
每一张选票背后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委员,一个个外交关系。努力了几十年,在前往莫斯科的飞机上,何振梁估算着中国可能得到的选票:“我比较有把握的是,第一轮,我们可以在42至46票之间,第二轮在54票上下。”最终的结果,第一轮,中国44票;第二轮,中国56票,即以比第二名多伦多多出34票的过半票数提前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