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浙江诸暨一个名叫周晓光的山村姑娘跟着母亲徒步6个小时来到义乌,在义乌廿三里集市批发来绣花针、绣花样和绣花撑子,坐上火车开始了当年并不合法的长途贩卖生涯。那一年,高中毕业的周晓光只有16岁。作为6个弟妹的大姐,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为了能使家里人过上好生活。在长达7年的“行商”生涯中,周晓光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她赚了两万元钱,让家里人过上了衣食不愁的日子。1985年,周晓光与同样“行商”卖绣花样的虞云新结婚。第二年,她和丈夫在义乌小商品市场买下一个摊位,开始经营发卡、头花、胸花等饰品。周晓光希望赚到5万元后,就回到农村和丈夫过男耕女织的生活。此时,周晓光那种生意人的潜质渐渐地发挥了出来。1987年,当她赚到十几万元,并在国内饰品行业小有名气的时候,她早就把“赚5万元就回家”的想法抛诸脑后了…… 上世纪90年代初,义乌市委、市政府把握住义乌小商品经济初步完成原始积累、亟待转型提升的契机,适时地制定了“以商促工、工商联动”的发展战略。周晓光逐渐感悟到,成就一番事业,将饰品行业做大做强的时机已经来临。1995年,以周晓光及其丈夫虞云新的名字各取一字命名的新光饰品有限公司在义乌成立,注册资本288万元。如今,新光集团已发展成为中国饰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并稳居全球流行饰品行业前列。 2008年10月的一天,当我们在义乌第一次近距离采访周晓光时,从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的话语中不难发现她的睿智、果敢与谦和。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和总资产近50亿元、有6000名员工的新光集团董事长,承担社会责任、“让生活更美丽”已成为周晓光不懈追求的方向。当我们问她在世界经济衰退等不利因素影响下,新光集团的流行饰品等业务仍然保持稳定增长的“秘诀”时,周晓光说,居安思危、确保企业资金链的安全稳固、不断进取创新和加大国际市场的拓展力度等是新光集团长期坚持的经营理念;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新光完全有能力挺得住!”
10月22日,新光集团董事长周晓光在义乌新光饰品设计开发中心介绍一款流行饰品。新华社记者谭进摄
左图:这是周晓光1983年“行商”途中在长城留影。7年的“行商”生涯,周晓光饱经风霜,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资料照片)。右图:10月22日,新光集团董事长周晓光(左)找出当年长途贩卖时亲手绣的花样,向员工刘婷讲述自己艰辛的创业经历。新华社记者谭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