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4年天津生产出首辆大发面包车,北京出租车开始大范围采用这款车。站在90年代初期的北京街头,满眼都是黄色的“面的”。1998年,为加强对尾气排放治理力度,北京市政府发动了大规模的“扫黄”运动,以“砸面”回收的方式,完成了北京市出租车的第一次大范围更新。1999年10月1日前,所有“面的”全部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后来跑遍京城的夏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夏利的样式和舒适度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富康和捷达也加入了出租车市场,与夏利并驾齐驱。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又一次实施出租车汰旧工程,随着首批300辆北京现代“索纳塔”驶入北汽集团,北京出租车开始鸟枪换炮,逐步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从“面的”到夏利、富康、捷达、现代各种车型的更新换代,又到混合动力、无障碍出租车上路,通过出租车的变迁,可以看到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城市发展的变化,北京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图为北京街头“面的”(资料照片)。出租车被称为“城市名片”,从20世纪80年代的黄色“面的”流行,跨越到现在舒适安全的伊兰特、索纳塔,北京的名片实现了几代飞跃。新华社发
入夜时分,几辆“面的”排队从北京饭店前驶过(1993年)。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