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岭之战:杨成武VS阿部规秀
黄土岭战斗示意图
中国“山里娃”完胜日军“山地战专家”
1939年11月21日,东京广播电台公布,日军中将阿部规秀于11月7日在黄土岭阵亡。
第二天,东京《朝日新闻》详细报道了刚刚在一个月前晋升中将的阿部规秀被击毙的经过,夸耀阿部规秀是什么“护国之花”、“武将之范”、“名将”,声称皇军建军以来的战史上,中将级指挥官阵亡于战场第一线,是少有先例的。
蒋介石也给延安拍来电报,说:“足见我官兵杀敌英勇,殊堪奖慰。”
从平型关大捷到雁门关大捷,从奇袭阳明堡到黄土岭战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逐步成为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徐焰说,八路军初到抗日前线时,3万多部队只有1万多支枪,有些人还扛着长矛,每支枪平均只有30发子弹。直到1945年夏,总数超过90万人的八路军仍只有37万支枪,每支枪平均不足20发子弹。
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却挺进到拥有飞机大炮的日军后方,使不可一世的日军从此日夜不宁。
黄土岭战斗的指挥员,是聂荣臻麾下的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和政委罗元发。而他们的对手则是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阿部规秀,侵华日军独立混成旅团第二旅团长。
成长于闽北山区的杨成武撞上了日军“山地战专家”,这场规模并不大的战斗显得意味深长。
“1939年10月底,日军调集重兵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冬季"大扫荡"。11月3日,一分区在涞源雁宿崖歼灭日军500余人,激怒了阿部规秀,他亲率1500多兵马,连夜扑向雁宿崖寻找我军主力决战。”97岁的罗元发回忆说。
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是日军的“精锐师团”,曾与八路军120师在邵家庄交过手,当时的旅团长常冈宽治中将被击成重伤,险些成为八路军的枪下鬼。日军为了加强这支“王牌”部队,将“名将”阿部规秀调来挂帅。
杨成武向部队作战前动员
杨成武利用阿部规秀狡猾的心理,制定了把敌人诱入黄土岭伏击圈的战术——虽然,阿部规秀有“山地战专家”之称,但在山里周旋,缺少重火力的八路军才会发挥出应有的优势。
几次扑空,急于报仇的阿部规秀“突然得到情报”,说黄土岭附近有八路军主力活动。6日晨,阿部规秀率领大队人马杀向黄土岭,企图与八路军决战。
杨成武、罗元发早在这里布下了“口袋”。
黄土岭,位于河北涞源、易县交界处,乍听起来像是一座黄土堆起来的土山,实际上是太行北部群山中的一个垭口。由黄土岭通向易县,先是一条5里长的山谷,然后才是平坦大道。
在八路军完成伏击准备时,谙熟山地战的阿部规秀恍然大悟:八路军是“以一部兵力引诱我方主力向黄土岭附近集结,企图从我旅团背后进行攻击”。为避免被歼,他在7日凌晨决定收兵返营。
为时已晚。
7日上午,天空飘着密密的细雨,山谷里弥漫着浓浓雾气。
“阿部规秀在山地战中确实有一套。前进时十分警惕,总是由约30多人的先头部队携好几挺重机枪、轻机枪,先行占领路侧小高地,然后大队才跟进。”罗元发回忆说,“这样反复交替前进,足以看出阿部规秀是个很难对付的劲敌。”
山里娃杨成武的战术,同样令日军军校培养的山地专家无法理解——与大多数的八路军指挥员一样,15岁就参加农民暴动的杨成武,是在枪林弹雨中一步步成长为指挥一方的将领的。4年前,任红四团政委的杨成武指挥部队一昼夜行军240里,在川军还没来得及毁掉系关中央红军命运的泸定桥时,率部从仅剩的9根铁索上冲过泸定桥……后来又率部突破腊子口,这样的经历,阿部规秀显然并不清楚。
阿部规秀在3个多小时后,才把主力带进峡谷——这种小心翼翼,却再也没有给他把队伍带出死亡之谷的机会。随着杨成武一声令下,数千支步枪、100多挺轻重机枪同时开火,把日军压在两三公里长、百余米宽的山谷里。
激战中,1团长陈正湘发现在一座独立院落后的小山包上有几个军官正在用望远镜进行观察,他判断独立小院是敌人的指挥所。
炮兵连连长杨九坪立即奉命用迫击炮进行炮击。
“一发炮弹在屋门口爆炸,弹片飞进屋内,将坐在太师椅上的阿部规秀和其他几个鬼子炸死、炸伤。我们一家18口人却无人伤亡。”几十年后,阿部规秀的丧身之地——离黄土岭不远的寨头村的独立小院已被作为历史见证保留下来。当年7岁的陈汉民,是阿部规秀丧命的目击者。
黄土岭一战,日军死伤900多人,秋季“扫荡”被彻底粉碎。而直到聂荣臻司令员打来电话,杨成武才知道打死了阿部规秀。
黄土岭成了日军的伤心岭。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俊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这一年,杨成武25岁,他的搭档罗元发29岁,阿部规秀53岁。
16年后,杨成武成为开国上将时,年仅41岁,比阿部规秀晋升中将时还年轻12岁。